出土医方中的祝由术
  
  很多人认为祝由就是一种用咒禁治病的巫术(李零《中国方术正考》)。比如,张介宾(明)在《类经》中直接把「祝」等同于「咒」,即诅咒。讲真,一些医方中的祝由术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误会!
  
  1.
  
  「祝由」一词,从传世医学文献来看,最早见于《素问·移精变气论》,比如「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在这,值得注意的是,「祝由」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起源更早。
  
  在长沙出土的战国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祝由术的身影。
  
  2.
  
  问题是「祝由」究竟何意?有学者(石琳)考证,「祝」是向鬼神祈祷以禳除疾病,乃至降福;「由」是长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疣病,泛指创伤。
  
  大体上看,「祝由」即「祝之以由」,是向鬼神祈祷以消灾降福。至于说「诅咒」嘛,应该是后来的事,无非祈祷不成,恼羞成怒,便骂开了!
  出土医方中的祝由术
  ©《祝由科秘诀奇书》
  
  从出土医方(比如《五十二病方》)来看,祝由可分为三类。
  
  (1)祈祷
  
  祈祷,就是治病的时候只念「祝语」,这接近祝由的本意了。
  
  比如,治疗蝎毒时单单念祝语:「父居蜀,母为凤鸟蓐……」
  
  (2)祈祷+仪式
  
  为了提高疗效,治疗时一边祈祷一边做些与治疗相关的动作。
  
  比如,治疗疣病,叫长疣的人抱水稻在前跑,再叫一人在后边追边叫:「你是什么?」长疣的人答:「我是疣。」然后,扔掉水稻继续跑,不能回头(《五十二病方》:「令疣者抱禾,令人嘑曰:『若胡为是?』应曰:『吾,疣。』置去禾,勿顾。」)。这治方就像在导演一场戏,有台词,有动作,很逼真。
  
  (3)祈祷+仪式+药物
  
  这属于综合疗法,在祈祷的同时上了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
  
  比如,治疗出血,先念祝语「男子竭,女子酨」,然后在地上画五道并取画道上的浮土敷在伤口上止血(《五十二病方》:「伤者血出,祝曰:『男子竭,女子酨。』五画地傅之。」)。注意,其中,「祝曰」是治疗时要念的祝语,「五画地」和「傅」是治疗仪式,「浮土」(潜词)是药物,三者综合运用。
  
  3.
  
  可能有人要问,祈祷(乃至诅咒)为什么多多少少能见点效?
  
  那是因为这一通操作在人的身心层面实现了——移精变气(王冰认为,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的目的!
  
  说白了呢,那使患者恢复到一个合适的身心状态,减少内耗。
  
  4.
  
  最后,想再强调一下的是,从现有的研究和考证来看,西汉以前用祝由术治病没有涉及诅咒、符箓(石琳《从汉代医简看祝由术的禳病法》)。
  
  也就是说,诅咒、符箓之类的方法是后来陆陆续续掺进来的。
  
  显然,跟诅咒、符箓一样,当下心理治疗也是对祝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