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箕巫术简介
敦煌文献中记录了很多奇方,比如当中有「妇人月水不止,取簸箕舌烧作灰,和酒服,即止」。
「簸箕舌烧作灰」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有学者(高国藩)指出,这与扶箕这项巫术活动有关!
1.
扶箕,也叫扶乩(此外还有一堆名字,比如降笔),即以簸箕插笔,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
扶箕的流行多半是因为文人官僚信仰。文人扶箕大抵起于宋朝,到了明清几乎每府每县都有箕坛了。这些文人官僚扶箕所为何事?十分明显,大多是为问试题、问功名的。当然,居官时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也会想到扶箕,影响极大。据说,当年,北平某公因信箕示而不当傀儡,广州某公因信箕示而举兵造反(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
©《新刻万法归宗》
瞧吧,古往今来热衷与箕仙结缘的人不少。
在这,可能有人好奇了,扶箕究竟咋回事?
2.
据我观察,大家见到的扶箕多是删减版的。
也就是说,今时不同往日,娱乐成分渐多。
从《万法归宗·扶箕降笔》上的记载来看,传统的扶箕活动包括烧香(「用降真香一枝作成箕子,上书『蓬莱』二字,祭于六甲坛下」)、念咒(「脚踏『魁罡』二字,左手雷印,右手剑诀,取东方炁一口,念追箕咒七遍」)、书符(「焚符一道,投词一张:『弟子某人系某府县人,奉三山九侯先生法旨,为某事所求』」)三项,十分讲究。
©《新刻万法归宗》
(1)烧香
无论求谁办事都要有所表示。比如,求要人得送礼,求鬼神得烧香。说好听点吧,这叫着礼数。
鬼神重礼数?
(2)念咒
《万法归宗·扶箕降笔》中提到两条——役使——鬼神的咒语。那么,这两条咒语有什么区别?
一条在威逼,命鬼神秉公办理、不得有私(「奉请六丁六甲神、天上地下神、蓬莱三岛神、直候游魂鬼神,有呼则至,有应来临,有吉判吉,有凶判凶。敢有私意,上告雷霆发雨,九幽永无出身。」);一条在恐吓,令鬼神麻利点儿、别耽误事(「速灵速灵,应变无停。先书名目,后判吉凶。敢有违者,罪而重刑。」)。瞧,都不太客气!
什么感觉呢?我的感觉是,礼数必须尽,狠话必须说,不灵是鬼神的罪过,灵验是巫师的功劳!
(3)书符
扶箕是少不了焚符(追箕符)的,大体是借这机会做个自我介绍、说清所求何事(「投词」)。
要不白忙活!
3.
对于扶箕呢,陆游(宋)的诗文跟《万法归宗》有相似描述(《箕卜》:「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大不同的是,陆游已然洞悉扶箕背后的玄机(比如箕词都是依在场者潜在观念写出来的),认为扶箕不过「一笑聊相娱」(《箕卜》),是娱乐,是消遣。
©宋·陆游《剑南诗稿》
对此,有学者(许地山)给出了一个砸人饭碗的论断,即在场的人所不知的事箕仙也不会知道。
大体上没错!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