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中的相爱方
  
  原始社会的狩猎者已经使用巫术帮助自己捕获猎物。那么,一些正在饱受思念之苦(对此,《诗经·关雎》中有描述,即「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猎手有没有可能把这种超自然的方法转用来对付另一种猎物——情人?
  
  有学者(胡新生)推测,致爱巫术史前时期就有了!
  
  1.
  
  中国古代致爱术的起源大体上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
  
  《周礼》记载,负责教导宫廷妇女的内宰有很多职责,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是「禁其奇邪」(《周礼·天官·内宰》:「禁其奇邪,展其功绪。」)。注家认为,「奇邪」指宫女用的致爱巫术,相当于汉代的「媚道」。
  
  这类记载表明,致爱术在战国或更早就已经流传了。
  古代典籍中的相爱方
  ©宋·王与之《周礼订义》
  古代典籍中的相爱方
  2.
  
  从汉代开始呢,有关这类巫术的记述就越来越多了。
  
  比如,汉景帝的皇后栗姬因受使用媚道的诬陷,被逼致死;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指使女巫实施「妇人媚道」,败露之后三百多人被杀;汉成帝时,许皇后的姐姐见皇后受冷落便暗中代其实施媚道,事后许皇后遭幽禁。
  
  这些巫术可分为两类(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
  
  (1)攻击灵魂的巫术
  
  攻击性的巫术偏重于制伏灵魂,当中常会用到灵物。
  
  毛发,以及指甲,在古人眼里是极重要的致爱灵物。汉代就有「埋发灶前,妇安夫家」之说,后世便由此推衍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术。比如,「取己爪、发烧作灰,与彼人饮食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延龄方》)。
  
  ©日·丹波康赖《医心方》
  
  此外,古人认为名字与灵魂的关联极密切,吃掉对方的姓名与吃掉对方的毛发一样都是镇压对方灵魂的方法。比如,「心中爱女无得由者,书其姓名二七枚,以井华水东向正视,日出时服之,必验」(《龙树方》)。
  
  这里自然少不了血污之物。那么,怎么处理呢?最具代表性的是焚烧沾有妇女经血的卫生用品,比如「取妇人月事布,七月七日烧为灰,置(门)楣上,即不复去」(《淮南万毕术》)。当然,除了焚烧,还有埋藏。
  
  ©宋·李昉《太平御览》
  
  这类巫术用的灵物还有很多,五花八门,且不说了。
  
  (2)提升魅力的巫术
  
  这类巫术侧重于提升吸引力。怎么提升?借助灵物!
  
  这类用来致爱的灵物一般称为「媚药」,比如䔄草。《山海经·中山经》中讲了,天帝之女女尸死于姑媱之山,死后化成了䔄草,「服之媚于人」(「服」指佩戴,「服之媚于人」就是说佩戴䔄草了便能为人所爱)。
  
  ©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有意思的是布谷鸟也是古人看重的一种媚药。对于使用方法,古人有详细地介绍:五月五日收取雌雄布谷鸟脚胫骨各一块,男人佩戴在身体的左侧、女人佩戴在身体的右侧「令人夫妻相爱」(陈元靓《岁时广记》)。
  
  在我看来,比较「科学」的媚药是蜘蛛,比如「蜘蛛一枚,鼠妇子十四枚,右置瓦器中阴干百日,以涂女人衣上,夜必自来」(《延龄方》)。显然,这里除借助鼠妇(据说此虫「令人善淫」),还取蜘蛛的「粘」性。
  
  古代传用的媚药至少十多种,大部分都是花草虫鸟。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3.
  
  爱与妒如影随形。那么,搞定爱之后,如何搞定妒?
  
  古人想到的办法就是吃仓庚鸟(仓庚,就是黄鹂,古籍里头又称作「黄鸟」;《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管用吗?那我不知,我就随便看看图一乐!
  
  不过,相传,梁武帝曾在他的后宫试验过,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