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成语大全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关公走麦城的歇后语,欢迎阅读。有关关公走麦城的歇后语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相关阅读:猪八戒的歇后语】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绣花——粗中有细
猪八戒笑孙猴——不知自丑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投胎——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猪八戒甩耙子——不干了;不伺侯(猴)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娶媳妇——痴心妄想
猪八戒卖凉粉——人丑名堂多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抡家伙——倒打一耙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挎腰刀——邋遢(lata不整洁)兵
猪八戒啃猪蹄——忘了自个儿姓名;自残骨肉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神魂颠倒;不想走了
猪八戒喝磨刀水——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猪八戒喝恶水(泔水)——各有各的口味;各对口味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逛公园——不够格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读诗文——冒充圣人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掉到泔水桶里——大吃大喝
猪八戒调戏白骨精——自上圈套
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戴眼镜——冒充斯文;假斯文
猪八戒戴花——自我欣赏;不知自丑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
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胰子(yizi肥皂)——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与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与相异之点。
藏尾格
主条目:成语与熟语
以通用的成语、或熟语的省略,就是藏尾(字或词)格。
礼义廉:无耻
忠孝信:无义
对比式/对联格
主条目:对联
明刀易挡:暗箭难防
有关猪八戒的歇后语,猪八戒相亲 —— 怕露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