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专柜

  民谚俗语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因此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从而对民众极具吸引力。解读常德旧时的民谚俗语,就能淌过灿烂的历史波光,触摸那个时代的一段本土文化脉络。

  内四井和外八阁

  清末民初,常德城区有首“内四井和外八阁”的民谚俗语广为流传。说的是常德城内当时有四口能见到的水井和城外有八个遗存的楼阁。

  这四口井,指的就是常德城内的丝瓜井、胭脂井、澄清井和异泉井。余下的丹砂井、橘香井、博济井、功德井、铜板井、玉派井可能不复存在所以没有提及。不知何故,这首民谚没有把四眼井、葵花井、蜘蛛井纳入其中。至于城外八个阁,指的是城区以外尚存的准提阁、广嗣阁、净心阁、皇经阁、迥龙阁、白衣阁、玉皇阁和潮音阁。

  那时的城内四口井与城外的八个阁,都在同治《武陵县志》上有记载:这四口井是“丝瓜井,县学秀水斗门前”;“胭脂井县治东,西街”;“澄清井,县治东,老道司前”;“异泉井,府学戟门东。明成化八年,同知李泰承祀,泉忽涌出。因凿井拘亭覆之,亭今圮”。倘若注脚这四口井现在的位置,那么丝瓜井就在如今的丝瓜井社区兴新巷内;胭脂井应在如今的百街口巷内;澄清井应在如今的衣巷子巷尾;异泉井应在如今的武陵广场西侧的沅安路上。

  至于城外的八个阁,它们是“准提阁,东城外”;“广嗣阁,东城外苏家渡”;“净心阁,北城外”;“皇经阁,县东城外”;“迥龙阁,县东城外”;“白衣阁,东城外”;“玉皇阁,善卷村”:“潮音阁,寓贤阁右,王守仁有诗见艺文”。倘若注脚这八个阁现在的位置,那么准提阁应在如今的人民路东方女子医院以东;广嗣阁应在如今的经开区苏家渡社区;净心阁应在如今的朗州路北正街小学以北;皇经阁应在如今的人民路原常德粮食机械厂内;迥龙阁应在如今的人民路东方女子医院以东;白衣阁也应在如今的人民路东方女子医院以东;玉皇阁应在如今的沅水河南岸,如今称为“桥南”;潮音阁应在沅水上石柜的上面。

  关于潮音阁,嘉庆《常德府志》称:“潮音阁,县西城外石柜上,唐沈如常建。宋乾道间修。明永东间重修。正德时,王守仁谪龙场寓此。慕之者为建寓贤阁。

  关于丝瓜井,嘉庆《常德府志》记载有这样的传说:“丝瓜井,天庆观后之左,县学秀水斗门前,相传井中有蟾,每夜吐白气一道,直冲云汉间。人不知其异,独刘海望而知之。取其蟾仙去。俗语刘海戏蟾即此。”
解读常德二首旧时民谚俗语,”内四井,外八阁“
  ”内四井,外八阁“中唯一幸存的丝瓜井

  三桥不见桥,三阁不见阁

  民国时期,常德有首“三桥不见桥,三阁不见阁”的民谚俗语也广为流传:它是指清代常德城里的三座桥:鹭鸶桥、三板桥、岩桥(阳和桥)和三个阁:青阳阁、皇经阁、斗姆阁,到了民国时期,这三座桥和三个阁都已经看不见了。

  据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鹭鸶桥、府东门内”、“三板桥,府北门内”、“阳和桥,府东门外。有阳和泉,故名”。其中,鹭鸶桥就在如今的永安巷东侧约30米处,三板桥就在如今的市政府的后面,阳和桥俗称岩桥,它在如今的人民路红庙街的街口以南约40米处。而其中的二个阁在同治《武陵县志》中有记载:青阳阁在朗州路市政府斜对面的农商银行处;“皇经阁,县东城外”,即如今的人民路原常德粮食机械厂内。至于斗姆阁,它在《1940年常德县城街区图》和1950年《常德市建政时街道图》上都作了地名标示,它就在现在百胜巷内第一幼儿园位置,但斗姆阁早已见不到它的踪影。

  斗姆阁原名文昌阁,据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斗姥观:府东二里。国朝顺治十年(1653)建,康熙二十二年镇平将军徐夫人孔氏修。亁隆十一年重修。内有文昌阁,四十九年(1784)重修。”

  建设斗姆阁的孔氏是位穆桂英,梁红玉式的巾帼英雄。她是清代康熙钦敕的镇平将军徐治都的夫人。徐治都,清汉军正白旗人,康熙时任湖广彝陵(今宜昌)总兵,是时恰逢杨来嘉等人屡攻彝陵被徐治都击败。康熙十八年(1629),徐治都擢升为湖广的最高军事长官——提督,他曾奏请朝廷将提督署迁移到常德。其后他又统兵攻克夔州(奉节),击败夏逢龙,于是常德民众将徐治都称为百胜将军。

  徐治都夫人孔氏在嘉庆《常德府志》中也有记载:“桃源流贼万人杰肆掠,夫人孔氏亲统兵剿平。事闻,授治都镇平将军,孔氏授一品夫人,食提督俸。”加上斗姥观巷口有座百胜观,于是这条小巷称为百胜巷迄今。

  民国时期,这三座桥和这三个阁早已见不到它的踪影,只留下它们的芳名流传于世。所以才有了“三桥不见桥,三阁不见阁”的民谚俗语。

  民谚俗语对民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道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当地故事,或者是当地的社会事件。通过对常德的民谚俗语进行研究,可以冥冥了解常德的历史文化,可以透析出常德民众当时的生活,解读常德旧时的民谚俗语,特别能启迪常德人的悠悠乡愁,让你明白你生活在一个渗透本土文化的渊源之中。

  
解读常德二首旧时民谚,”内四井,外八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