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

    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亦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640.webp (6).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早晨养生知识100条

    人处于天地日月之间,随着四季更替,人体也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据此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养生谚语,虽语言平朴,但很多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1

    天气多变

    *春天孩儿脸,一日三变。

    *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是春天气候的多变性。指的是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温差较大,气温较低,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

    所谓“百草出芽,百病发作”。春天是所有生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抵抗力不足、容易患病的季节。所以春天我们更应注意保健养生,防患于未然。

    故在养生学上,古人提倡“春捂”。天气“寒暄(热)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多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衣服要增减,莫令胸背受寒。预防得感冒、伤风和肺炎”。这就是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2

    防病养肝

    *菜花黄,病人狂。

    *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

    *春(宜)养肝。

    中医学重视“人与天地相应”,认为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内应人体之肝、心、脾、肺、肾,故民间亦有谚语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气象医学形象而规律的反映。从寒冬进入暖和的春季,人体代谢进入旺盛期,体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体外紫外线强度与温度增高,再加上人们群体互动、生产活动增多等因素作用,导致精神疾病相对容易产生,或原有疾病加重等情况。

    春气内应肝木。肝气疏泄、条达、舒畅,是肝的生理特点之一。春天多风,易动善变,春气升腾,肝阳、肝火、肝风每易随春气上升,或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同时,情绪变化,肝气易郁,抑郁、急躁、易怒都可使肝郁阴伤,故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高血压、眩晕、失眠等消化和精神系统疾病容易复发。精神分裂症亦易发作,应引起大家的警觉。

    3

    清淡食疗

    *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

    *初春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春季膳食,应转为清温平淡,多采用时鲜蔬菜,如春笋(皮肤病、哮喘等过敏不宜)、菠菜、芹菜、胡萝卜、花菜、青椒、韭菜、大蒜、荠菜等。

    如大蒜,蒜头、苔、嫩叶都可入菜。大蒜营养丰富,每100克含水分69.8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6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维生素C3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柠檬醛以及硒和锗等微量元素。

    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类似维生素E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推荐吃法:蛋黄大蒜,美容、抗衰老,大蒜能促进血液循环;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减缓血管与皮肤老化。故民谚“春天多吃蒜,神爽体质健”的说法。

    韭菜,又称起阳草、长生韭。叶扁平而厚,嫩叶、韭黄(避光软化而成)为蔬菜珍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韭菜籽的功效为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近代研究发现,韭菜还有抗突变之功,能抑制癌细胞。故曰:“早春韭菜一束金”,物贱功高。

    又如荠菜,也称护生草。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故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季节预示着春的迟暮、雨水增多,也预示着我们即将迎来初夏。谷雨虽然是春季节气,但是空气的温度与湿度都明显增加,邪湿已经开始对脾脏进行侵袭,每个人都应该通过食补加运动来增强免疫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