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学你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体系!
最近有些朋友问我关于易经命理学习方面的问题,说自己不知道从哪入手学习,今天我就来简单的给大家梳理一下易经的整个知识体系,简称易学,方便感兴趣的朋友做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易学主要来发源于易经,整个体系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一个是统领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哲理层面的内容,还有一个是术数层面的内容。
统领层面的内容包含了八个基础卦,也叫八经卦,就是三爻卦,分别是乾、坤、坎、震、巽、离、坎、兑卦。
这个地方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伏羲氏为主的先天八卦,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是一个s型的立体走势八卦图,是伏羲氏对上天下地和四面八方,整个十方世界对应的宇宙空间的一种描述。
第二个阶段是周文王姬昌为主的后天八卦,卦的顺序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五为中宫,这个卦序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融合了四季和节气的变化,适应了农业耕种时期的需求,更为实用,所以后人总结了一句话,叫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第三个阶段是由这八个基础卦,两两组合形成了六十四个复卦,也叫别卦。包含了卦象、卦名、卦词、爻词等内容。
哲理层面的内容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易传》为核心的哲学思想部分,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内容均是出自其中。
它包含了《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词》上下六个部分,以及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个部分,加起来刚好是十个内容,统称为十翼。
十翼就相当于易经的十个小翅膀,意味着从孔子开始,易经已经成为了民间大众都可以学习的内容,从而开始广为流传起来。
在孔子之前,易经的内容只作为统治阶级的内部使用,对于术数层面的内容,是随着后续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
在孔子之后,包括战国时期的扁鹊、鬼谷子、秦汉时期的黄石公、汉朝的京房、张道陵、晋朝的郭璞、唐朝的李虚宗、明朝的刘伯温等人,有了他们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五术:山、医、命、相、卜的系统理论体系。
山也叫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之学,也叫修仙之道,也包括一些道法和符咒。医是中医术,包含了经络、针灸、中药等等。
命是命理学,包含了四柱八字、紫微斗数、河洛理数等。相分为相人术、相地术,相人术包含了骨相、面相、手相等,相地术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水堪舆。卜是占卜术,包含了梅花易术、奇门遁甲、大小六爻、大小六壬等等。
这样给大家整理一下,关于易学的逻辑顺序应该就比较清楚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易学的来龙去脉。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