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三禅 四禅
走完禅定的路 二禅以后的世界:三禅,四禅,
二禅以后的世界,只能开始纯理论了。概念已经很晦涩了....要讲解清楚概念已经很难了......
诸君们请坐好。容我慢慢道来,探索后面世界的一个究竟吧!
还记得二禅中不理想的障碍么?欢喜的负担,并且有惰性,另外就是踊跃,也就是倾向性,倾向于更加更细,更加快乐的倾向性。也因为这种倾向,所以我们有负担,欢喜成为负担,因为还有分别心,认为这个更欢喜,那个没那么欢喜,所以有内在的追逐负担。
负担说白了就是一种苦受,如果我们要进入更深,要就得抛弃掉这种让自己负担的东西,那就是要舍弃欢喜心,舍弃负担。为什么要舍弃?因为欢喜说白了是心情感受,心情有起伏自然是累的。
~~~~ 【三禅】~~~~~
所以一旦不管了,不在意欢喜的程度了,那么就能顺利的进入三禅了。三禅里是没有欢喜心的,变成了纯纯的快乐。光是乐,并且因为没有分别欢喜的心,这时候很强的正见就会出现。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而且没有任何负担感,所以才会是纯是快乐。也被称为世间最快乐的境界,因为是轻松又快乐的极致。
三禅的三个境界:【少净】 、【无量净】、 【遍净】。
1,少净:
这个净就是分别心的程度,分别快乐的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舍弃负担欢喜心的程度。如果舍弃了一部分欢喜心,那么有少量纯净的快乐,开始出现正确认知的智慧,那就是【少净天】。
2无量净:
如果基本舍弃了欢喜心,那么有无量的快乐,我们会开始认知无量的正见和智慧,那就是【无量净天】。
3遍净:
如果毫无欢喜心,那么你整个感受除了快乐,别无其他,所以称为【遍净天】。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的定力已经能让你舍弃前面的眼耳鼻舌身,然后内在的包括觉观。然后再来是欢喜心,踊跃心,倾向心,那么能定在三禅了。熟练之后,随意出入二禅,初禅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可以了,三禅中你任何神通都能学会!
前面已经讲过了,初禅中色界眼开始出现,其实超出正常感官的任何包括天耳,他心通,宿命通都已经在禅定中出现了,只不过很多人会发现,这些神通在定中才有,出了定就没有了!!呵呵,那是因为你平常的生活和禅定还没有相应,如何相应呢?参考前面介绍的经行的办法,让自己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中,那么就可以不受身体行为的影响而无法使用神通了,当然这些说起来都轻松,要做到很难,除了练习,没有其他办法。
那么大家好奇的飞天遁地,瞬间移动,神足神变呢?所谓的改变物质,这个要二禅才能成形,如果你用初禅的色界眼去看一个特异功能的人飞行,或者弯勺子这种改变物质神足通或者神变通,或者物质和时间一起改变的双神变,你会发现他是在二禅和初禅中来回跳走的。
为什么回是跳走呢?因为实际上在二禅整个人就是整个世界,是一种梵我合一的感觉,一切都是光,所以外境事物,不管是色身香味触法就都成了单纯的光,跳回初禅,就是先把物质化为光,再把光重组成物质,这样的转变过程会导致物质随心变化,好像捏泥巴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梵天被指为“造物主”,也暗指除了业力天生就会这种神通以外的普通人,最起码,要修齐初禅和二禅的进出自如,还有完整的11遍处跳禅才可以学习完成。就可以达到改变物体形状,温度或者空间位移等等的表象。如果要更深的改变,无中生有一类的,那就是三禅才能完成的。
为什么三禅能完成一切神通?
这里要先说一下三禅的特点,也就是禅支。一共五个:即舍、念、智、乐、一心。
1,舍支:就是舍弃欢喜心,欢喜心一出现就被你舍掉,你一直在舍,所以会不断舍的这个行为,也就是舍之。
2,念支,念就是念念分明,每个念头,每个所想都能被发现并且观察清楚。因为舍,舍弃了倾向性,舍弃了踊跃欢喜,那么没有自我见解,得失,利弊的见解。这个境界中的念头很明显清晰,特别详细完整。并且能发现自己念头是快乐的源泉。
3智支,当清晰无比的念头和念头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整个世界,境界的影响都能在这个境界中得知,所以会出现正见。也就是一切因明,明白一切因缘。并且无自我利弊取舍的见解。所以是正见,其中我们如果学佛的理论有一定基础,都可以知道三界唯心,就是最核心的世界观。在这里可以得到证实,这就是智支。
4,乐支,就不赘述了。
5,一心,就不赘述了。
而且,因为我们这一步也知道了,一切缘起有,一切自性空,那么因缘的清晰和了解,会让我们掌握心既是物的认知,并能观察一切因缘。因此,一切物质可以可以应缘而生,可造缘,攀援,我们还能观察到最直接快速的缘起发,所以神通到这里会圆满,不仅可以观察一切因缘,得到无限的观感。还能所物质转化,重要的是,能造依靠缘起发,物质核心是心起,这样的缘起,让一切无中生有。进入一切物质空性无碍的神通神变境界。
不知道大家明白这一连串关系没有,再简单说一次:三禅中,因为没有倾向性的欢喜踊跃,所以观事观物是正见知,就是无上智,就是一切缘起有,自性空,三界唯心。既然唯心,就能无中生有。因为知道万物作何缘起。所以能完成从发心,到造缘,到成物的过程。
所以三禅能成一切世间智,一切神通。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需要时间,因为从懂得道理,到能执行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还得告诉大家,完成所有五神通修行……那叫一个漫长。
所以基本就是这样了,三禅的重要性,以及证悟,无外乎是最多的。其中就包括最核心的三界唯心的证知,还有一切缘起有的证知了。还有就是自身与正见的完全相应。不再带有自我权衡,取舍利弊的我见。
~~~~~~【四禅】~~~~~~
接下来到四禅了,怎么到的,还是继续舍,前面说到舍弃欢喜,这里要舍弃快乐了。因为你发现没有,我们虽然没有了欢喜踊跃的倾向,但是我们有念念不断的念,这个念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实际上是在造乐,是辛苦的创造快乐,其实三禅中因为正见,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点。会发现快乐,念头都是负担,一旦做出舍弃的决定,就会进入四禅了。
四禅里面连快乐都舍弃了,因为没有了快乐,所以绝对也没有了痛苦,我们这时候起念头就真的完全是念头了,“我”和心都分离了,任何念头都带来不了痛苦,或者快乐等等情感的感受,因此称为【清静念】。
不苦不乐的感受,还有清静念(清静念就是对我们没任何影响的念头)。
四禅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两个禅支,另外还有舍,这里的舍是舍弃快乐,舍弃情感的禅支,还有一心,这个也不用赘述了。
四禅有九个境界,但是后五个境界我们不会马上相应,所以要先说前面的四层天。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 【无想天】 。
其实这四层天没有高低之分,但是能分别变成四种不同境界完全是缘起不同。
第一,【无云天】是最常见的,就是说一个人,纯因为自发的修行禅定,摆脱前面欲界和三禅,会与万物众生分离开,存在于四禅中清静无苦乐的境界,这就是无云天,所谓云,就是六尘世界,像雾霾,像云雾一样的形容。(怎么理解呢,大概就是修仙里的散修)
第二【福生天】……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说:福生无量天尊,呵呵(道家的,)。这个境界指的是被动式修行,就是说,修行的因缘具足,有福报接触名师指导,有这样高的福分,然后通过被环境影响,被明师教导,然后进入四禅这个境界的人所显现的四禅境界。和无云天的分别说简单点,就是无云天是自己练级练到的,福生天是被带练(很强因缘作用)达到的。二者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用特点来判断,只能说无云天是隐士高人,福生天是名门出身……。
第三,【广果天】,也是没有高低之分,和福生天一样,到这一步成就也是和因缘有关,但是这个因缘更加广泛,简单来说,对比就是,福生天是师出名门,那么广果天就是众望所归。说白了,比如你要当画家,福生天就是老师家长把你教导成画家。广果天就是你画得好,大家都来资助你练习画技,最后众望所归你成了画家……够直白了吧?
第四,【无想天】,无想天和无云天本质差不多,都是自我修行达到的。但是有一定区别,那就是在三禅中不同,因为三禅能成就圆满的世间智,如果智已经满了,那么再舍弃快乐,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好比水变成蒸汽升空,脱离云层。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一路舍弃下来,舍已经成了很强的习气,所以这个人可能没有圆满世间智,只是因为一路舍弃,惯性舍弃,直接无思无想,三禅境界还没有完全相应,就舍弃了快乐。进入了四禅,就会变成无想天境界。(呵呵,一路旅行,高速直达终点站,中途也不停车坐爱枫林晚。)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概念吗?知而不想,假如你知道,不再去想就顺理成章。假如你不知道……那么你不想很可能就只是暂时的不想,只是因为习惯,习气而不想,所以四禅中硬要比,无想天是最低的。因为不知,所以很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退失出去。正念没有完成,代表基础不牢固。所以很多经典里是把【无想天】排出在四禅外的。
我们如果再想要深入,继续往下探索......会很容易直接进入【无色界】。
【无色界】就是脱离了以后,我们只能用意识,不在有任何物质可以形容了,所以就进入了叫做无色界定的境界,无色就是无物质。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四禅里,包括前面三禅,都是有物质存在的,我们的心,我们的念,还都是和境界相应的,这些境界都还有色蕴相应,也就是说,不管你感觉自己是光,是空气,是什么什么什么等等,都是物质的认知。三禅中正见的出现,我们的心智就会和缘起有,自性空相应,既然相应了自性空,自然会往“空”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不再理会任何物质,和自我。
一旦我们的心识不和任何物质相应,那么这个“我”就会完全脱离物质感受,和物质现象。
无色界定的境界有四层:
【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第一层:空无边处定,自我和物质好像磁铁同极相斥一样,拒绝一切有物质思想。
第二层:识无边处定,会发现自己其实有所想,这个想就是排斥一切物质的想,是一种很主动的识别,以识为主,所以叫识无边
第三层:无所有处定,会发现要破自我,连识别也不要,什么都不分辨,不识别,就会进入这种定,最终想就是主动不分别,主动不识别……
第四层:非想非非想处定,最终想,就是主动不去分别,但是本身就是一种想,干脆进入爱想不想,分别还是不分别都不主动的境界……完全变成被动的情况,这时候理论上就没有自我了,不知道自我的存在了,似想非想,似有非有,实际上就是因为自我已经抛弃得基本什么都不剩了,所以也不会知道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不主动知道自己存在,也不主动知道自己不存在……
到这里,其实所有四禅八定我们都经历完成了。
传统说法有一种,说是,似想非想的境界其实还是有想存在,只是想太细微了,没办法察觉,界于真空之间了。假如我们最后一层想都破掉,那就不存在了。就是究竟涅盘,不再存在,永远脱离存在了,那么也就永远脱离痛苦了。
但是反过来讲,这时候连主动都没有了,怎么破?就根本不可能破,怎么可能就破了这个涅盘呢?
如果一切缘起是心,那么怎么可能破心?破心就是真空,真空是不会生有的。我们在三禅中已经得到正见,知道心是妙有,不是真空,真空也不存在,怎么可能破得了最后的心?
并且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不主动识别自己有还是没有,那么这个自我,或者另一个自我无端端重新出现是绝对可能的,因为我们最后一丝想没有断。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我们最终失去了主动性,但是被动性不能保证我们要的结果。因此数千年以来,禅定瑜伽最高发展就到这一步了。出现了无法解脱的硬伤。
还有另一个硬伤,就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失去了主动性以后,进退两难,换句话说,要决定进退都很难,因为前面舍掉了主动性。只能说是定力退了,那么不知觉退入其他禅。所以这个地方还有个难点,就是出世间的智的不圆满,因为无路可走了。
于是乎我们发现,我们艰辛万苦,甚至是花了生生世世很多年才走到的这一步,最终是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最终还是梦幻一样,一路消灭自我,最后自我灭不净,无端端,被动的又生出来,那么我们做了那么多无用功,干什么?
涅盘,解脱,究竟脱苦到底在什么地方呢?非想非非想完全失去主动性肯定是破不了了。但是我们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