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灵魂修炼 健康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中国的本土教派,如道,儒。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汉朝佛教从印度传入,印度词汇jana,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睡着的时候,眼睛也没看,耳朵也没听。但是会做梦,梦里还是有苦有乐的。而且完全不依靠五官,仅仅依靠意识,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有苦有乐的梦中世界。
所以即使我们关闭了五官,还有第六识,就是意识,在让我们感受苦和乐。
于是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了,那就是高度集中自己的精神,专注力。让自己集中在某一件事相上,于是暂时屏蔽掉所有的感受。来实验,是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再也没有苦的感受了?
于是禅就这样诞生了,目的就是为了屏蔽痛苦的感受。方法就是通过集中精神在特定事物上,忘却(屏蔽)感官的感受。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眼睛不在看的时候,耳朵会在听,耳朵不在听的时候,可能鼻子在嗅,就算五官通通都没有在运作,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意识,还是在胡乱到处飘走,东想西想,杂念丛生。
要让我们完全忘掉六根,好像是很难的一件事,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几乎也不可能,很难做到。脑海中不断会出现各种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好像行走的人想要找一个安歇的地方却找不到地方一样,一会儿被路边的花吸引,一会儿被树荫吸引,一会儿溪流吸引。一直不能安住,思绪万千。
于是实践出真知,人们发现,需要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注,说白了就是找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心的干。于是就出现了依止这种说法。
所谓依止,就是你依靠它的止住你的念头,你乱七八糟的想法,它就是你专注的对象。
理论上来说依止种类数不清,你可以依靠任何事物来专注,我们读佛经,可以知道周利盘陀是通过扫地悟道的之类的。有的人是依靠数自己呼吸的,也有的人依靠观察一朵花,有的人依靠观察太阳月亮。当然这些都是手段,重点是这件事情,你专注在它身上,依靠它而抛弃你的那六根,这就是依止的作用。
大体的禅定依止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如来禅类型,也就是通过思考来忘记屏蔽六根,也就是说专心思考这世间的种种事物,比如这件事是为什么,为什么又是为什么,不停的去寻找意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因为万有引力,为什么有万有引力?因为空间曲扭,为什么空间会因为物质曲扭,因为空间物质是一体,等等……无限的为什么下去,在这个专心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忘却痛苦,并且还获得知识和智慧。循序渐进,所以在这过程中能获得无量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如来禅,也叫做佛祖禅。
第二种叫做祖师禅,所依靠的依止,就是比较单一的事项,主要方法是观察,比如观察眼前的事物,方法很多,比如面壁,比如对着蜡烛,对着太阳,对着一棵树,对着一朵花,六根中保留其中一种,比如只保留视觉,就专心的看。或者保留听觉,专心的听,依靠这单一个一种感官进入集中状态。
佛教中普遍采用最常见的依止是十遍处,或者十一遍处
也就是把你作为依止的万事万物总结到,地、水、火、风、空、识,青,赤,黄,白,中来。
比如关注在呼吸上,属于风的流动,属于风遍,关注自己的体温,热度,属于火遍,关注自己的血液流动,河流等等,属于水遍,以此类推。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家最关注的持咒。
持咒是什么依止?
持咒中有各种相,你可以取其中一相,比如眼睛和意识观想本尊的模样,这个是取视觉为依止,专注在嘴巴或者舌头的运动,这个是取触觉。专注在念咒的声音和震动,这个是取听觉。总之,持咒入定也是一种方法,原理同上面讲的是一样,重点是你以什么做为依止让你进入屏蔽感官的状态了。
紫东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