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养生小窍门

    一、父母生身难生性

    谚语“父母生身难生性”,指出了每人性格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温州民间认为人身为父母所生,父母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子女,人的性格形成虽然与父母亲的性格有关但与自己平时的修为很有关系。

跟着谚语学养生:谚语与精神调摄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即《内经·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这种精被称为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生命的本源物质。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主要是由父母阴阳两精化生变化而来,所以《内经·灵枢·本神》云:“两精相博谓之神”。但是人出生之后,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也就是说,后天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可赔补先天之精,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藏于肾中,维持着人体生长、发育、壮大、以及决定着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100个养生小窍门

    如果要保持精神健康,还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是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人出生以后,环境因素对人的个性形成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的父母都是一样,各个子女之间的性格、气质等都会有很多的差异。如谚语曰“一个肚皮出,性格不一样”,强调养生中要做到应人而异,特别是认得心身差异对健康的影响。但是人的个体差异也是由内外环境多息息相关。

    二、精神之伤在于心

    谚语“精神之伤在于心”,说明了心与人的精神关系密不可分。中医学认为人的心主宰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所以《黄帝内经》中指出“心藏神”,就是指心的这一功能。神在中医学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泛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了意识、思维、情绪、活动及感知等。二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人的情志变化首先是要影响到心,从而影响到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温州民间谚语非常重视人的心在健康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心宽强屋宽”,“人怕落魄,铁怕落炉”等。

    谚语指出:“食多伤身,气多伤神。”中医学把神分为五种,即魂、神、意、魄、志。这五神分别属于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也就是魂属肝、神属心、意属脾、魄属肺、志属肾。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状态,有赖于这五种精神活动的共同存在,并协调作用。如《黄帝内经》中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所以“人怕落魄,铁怕落炉”,五神之中每一项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和脏腑功能。

    三、治病必先治神

    谚语:“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治神”就是调神,也就是精神调养,通常又称为怡神,“心疗”就是养心、修心或养性、修性等不同。调神是中医养生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精神养生是通过调摄精神状态,调适生活方式以达到怡养心神,保持心理健康,从而达到形神统一,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形神的统一,是调神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神和以心为主导的五脏关系非常密切,人的情志变化首先是要影响到心,从而影响到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行,正常的精神活动,可以条畅气血,提高正气的抗病能力,所以《黄帝内经》指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病理情况下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所谓“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宁可身冷,不可心冷”。

    谚语“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说明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调摄精神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未病的手段和方法。健康的身体具备一切生命活动的功能,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是健康的重要标志。温州谚语非常重视人的心神在健康养生中的重要意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