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出有关于正确的使用艾灸治病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养生知识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代《医学入门》中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古中医有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六大技法,在悠悠中医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灸法有着操作简便,功效显着,用途广泛的特点,故此,五让堂特向您介绍艾灸这一中医外治方法。
什么是艾灸
艾灸是以艾为材料(医术有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点燃艾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
艾灸有什么作用
① 温经散寒: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的气血、温煦被寒气侵袭的部位,使之气血畅通。
① 扶阳固脱:艾灸对于提升人体的阳气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对于一些中气下陷、阳气不足(脱肛、遗尿、崩漏等)的病症特别适用。
① 消瘀散结:血随气行,现在许多人已经生活习惯的不当身体里多有气滞血瘀的情况,艾灸就能很好的帮助这类朋友。艾灸能温煦鼓动血液畅流,疏通体内的淤结。
(五让堂提示,即使没有病痛也可以艾灸,艾灸有着极好的保健作用,可以扶助人体抗病能力,针对性的选择艾灸穴位可以增强人体特定脏腑系统的功能)
艾灸有什么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①面部、五官、大血管在体表比较突出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都不可直接灸(无隔离的直接将艾放置人体燃烧)。
②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都不宜使用艾灸。
③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者一些精神疾病不能自控的人士都不宜艾灸。
④身体处于极度衰竭、极度疲劳、极度饥饿、过分饱食、醉酒、大汗、情绪不稳等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是不宜艾灸。
⑤艾灸过程中需要注意火焰的燃烧,避免烧伤。
⑥皮肤出现潮红的时候说明皮肤已经充血,提示需要换部位艾灸或者减轻艾灸强度了,否则容易烫伤。
⑦艾灸会产生极大的烟雾,需要保证艾灸场合的通风,但因为需要部位的裸露进行艾灸,也需要注意受灸者的保暖。
⑧人有体质强弱的不同,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艾灸量,一般艾灸一处操作时间为10-15分钟。
怎样进行艾灸?
灸法分类很多,直接灸,隔姜灸,回旋灸,雀啄灸比较常用.
1. 直接灸:将艾捏成艾柱放置人体体表点燃的直接接触的艾灸。(五 让堂给想偷懒的朋友一个建议:使用艾灸盒进行艾灸,将艾条装进艾灸 盒,再把艾条盒放到施灸部位上。)
2. 隔姜灸:用鲜姜切成2-3毫米,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形,中间用针刺数孔,用艾倒三角放在姜片上,把姜片放到体表腧穴,点燃。(温胃止呕,散寒止痛效果明显,注意艾跟姜片放稳)
3. 回旋灸:点燃艾条在体表腧穴上大概两厘米高度处均匀做圆周运动。(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注意艾灰掉落人体上)
4. 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地施灸。
什么时候艾灸效果最好?
《黄帝内经》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和夏季是最适宜补充阳气的季节,借助艾叶之火以助人的内火,尤其是立夏过后的三伏天,此时艾灸补阳的效果最佳。春季夏季是阳气升发的时段,相当于一日之中的早上到中午的这段时间,所以需要补益阳气的人在上午进行艾灸最为适宜。
常用的一下艾灸保健穴
1身柱穴: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作用: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住小孩发育。
2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低头时,可见的颈背交界处有一椎骨高凸点,凸点下即是大椎穴)。作用解表、散寒、温阳、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3中脘穴:肚脐正中直上4寸(肚脐眼正中之上一横掌加一横指)。作用调节肠胃、补阳化湿.
4关元穴;肚脐正中之下3寸(肚脐眼正中之下一横掌)。作用调理肠胃,补肾温阳、理气活血.
5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并指,用食指指端沿胫骨向上推,快到膝盖有骨骼阻挡时停下,无名指指端即是本穴位)。作用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
6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补肾温阳、缓解腰肌劳损
7: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作用:强肾固本、温肾壮阳。
五让堂给的艾灸小建议:
1:先阳后阴。(先灸背面,再灸正面)
2:一天灸一根或半根即可。
3:连续灸两天,可休息一天,防止上火。
4:艾灸盒建议用木质的,购买正规医院艾条。
5:不建议使用电子艾灸。
6:艾灸时,可用一条不用的毛巾盖在艾灸盒上,避免烟熏双眼,且可更好的保证艾灸温度。
艾灸出现意外的处理:
① 晕灸:出现晕灸后,首先需要马上停灸,其次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约一刻钟,再加上点按人中穴、百会穴、十宣穴,用冷水轻敷额头。如果患者不能及时苏醒,则应立刻送医院就医。
② 起泡:小气泡可任其自我吸收。大气泡可刺破放出水液,而后涂上龙胆紫药水。
(提示,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正常范畴,出现的几率也是非常低,希望出现情况的朋友都能妥善解决,也希望其他朋友们不要因此畏惧、排斥艾灸。)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