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提供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出有关于心病的主要证型与特点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心病的特点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病的实证主要有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等证型。
心气虚、心阳虚和心血虚、心阴虚是心病虚证的几个主要证型。心气虚以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为特点。心位于胸中,心气虚衰,则心中空虚惕惕动摇而见心悸征忡,胸闷气短;劳累耗气,稍事活动则心气益虚,症情随之加剧;心气不足,血运无力,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唇舌淡白,脉虚无力。在心气虚的基础上若兼现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等症,则为心阳虚证。由心气不足而致心阳受损,意味着心病虚损的加重。另外,心阳暴脱证则以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又出现虚脱亡阳症状。以上三者同属阳气不足,但症情逐步加重,临证时不难鉴别。心血虚与心阴虚是心病虚证的另一类证型。心血与心阴主要濡养心脏,使心脏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因此心血、心阴不足,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这是由于心失阴血的濡养所致。心血虚则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又见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色淡白、脉象细弱等血虚的证候特点。心阴虚则在心血虚的病变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生内热”的临床特征。
痰火扰心证的表现为发热,面红目赤,喉间痰鸣,躁狂澹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或见失眠心烦,痰多胸闷,头晕目眩,或见语言错乱,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狂躁妄功,打人毁物等。本证既可见于外感热病,也可见于内伤杂病。外感热病以高热、痰多、神志躁扰为特点,其表现当有一派热象。内伤杂病中,轻者仅见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狂乱为特征。
痰迷心窍证以神志不清,喉有痰声,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多见于癫痫、中风及其它病的危重阶段。其具体表现见有面色晦滞、脘闷作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有痰声,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见突然仆地、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等。总之,不管如何表现多端,总以精神神志的改变为主。这是由于痰浊上蒙,心神受蔽不能自主的缘故。究其病因,或由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由外感湿浊,困阻中焦,酝酿为痰而上犯心窍。
心脉痹阻是由瘀阻、痰凝、寒滞、气郁等原因导致脉络痹阻的一种病证。其表现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等。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其临床特点也各异。如瘀阻心脉以血瘀为主,诸如心胸刺痛、舌暗唇紫,或有瘀点瘀斑等一系列瘀血内阻之象;痰凝心脉者有心胸板滞闷痛、体胖多痰、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等痰湿之证;寒滞心脉则痛势剧烈,得温则减,伴见畏寒肢冷等一派寒象;气郁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且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上心脉痹阻的病机往往是多种因素参杂在一起为病,诸如痰瘀交阻、寒凝气滞、气滞血瘀等等,临证时应全面分析。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因此心病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和神志方面的异常。心病可概括为虚实二端: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分,大多由禀赋不足、久病伤损等因素造成;实证大多由寒凝、痰阻、瘀滞、火扰等导致血脉痹阻,心神狂乱等病证。
心火亢盛以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尖红绛,脉数有力等症为主。或兼有口舌溃疡生疮,腐烂疼痛,或狂躁谵语,或吐血衄血,或肌肤疮疡等。本证除了以实火内炽的症状为主之外,还有神志方面的改变,如失眠、狂躁、谵语等,这是由于火热内扰心神的缘故。另外,心开窍于舌,心火内炽而炎上,故舌尖红绛,乃至于口舌溃疡;火主动扰,心火炽盛,常致血热妄行而有吐血衄血等症。这些都是心火亢盛的特征之一。
中医论心病的主要证型与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