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占卜方法简介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术数活动。史载最早的卜的资料,是商周时代刻有卜辞或占卜符号甲骨。当时人们决定重大事项之前,都要用火灼龟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据灼开的裂纹来推测人事的吉凶,这种占法,古代称为龟卜。
龟卜占法,久已失传,皆因或恶龟卜言吉凶或当地不产龟,徒存其术。现仅将龟卜占法简单介绍如下:
1.选龟
龟以大者为佳,小者不用。颜色以黄白明润为佳,灰者昏暗者不用,老而枯朽者不用。
2.攻龟
"攻龟之法,去其甲,存其墙。"龟板正中有一条自下而上的直线,称为"千里路",横线有五条,中间三条纹线间的空白处,皆可以刻划。东曰甲乙,西曰丙丁,正中旁连两墙曰腰金第一,直纹之下腰金之上横而方平者曰冲天,凡占惟此方为验。
3.灼契
用碳粉一两,铅粉三钱拌匀,用枣泥和之而成块状,粗细如筋,长三四分,名曰三一丸。灼龟之法,必须五行俱全,以碗盛水,置钱其中,用界尺架于其上,然后放龟板,刻字者向下,近肉者向上,用三一丸灼烧。
4.占龟
灼龟之后,龟板炸然有声,谓之龟语,然后用所盛之水洒于刻字之处,必然出现裂纹,根据横竖裂纹判断吉凶。然后用绳子缠绕裂纹处,用香火供之,三日之后裂纹复合。若在三日之内,龟板还有声响,是犹有未尽之言,必须再次占之。
5.占坼
龟甲经火灼之后,出现裂纹,分为身首足三部分。身为事情的主干,平直、刚健、洪润、明净者吉。首为事情的开始,平直高昂有情者吉。足为事情的结束,有动静之分,或动或静,吉凶不同。
鸡卜
鸡卜。鸡卜亦称“鸡骨卜”,是古越人的占卜法。《史记·孝武帝本纪》载:越巫“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据唐张守节注: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祝愿毕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两眼骨察看其上孔裂,似人形即吉,否则即凶。唐宋以来在黎族中即流行此法。
民间流行许多用鸡占卜的方式,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而各异。汉族的鸡卜将鸡宰杀后煮熟,取鸡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形则吉,不似则凶。彝族鸡卜又称鸡卦,流行于四川凉山及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地区,用于问疾病、生产等。卜时,取股骨左右两肋,用细麻束紧,吊在墙上视其窍孔方向断吉凶。另有用鸡头卜天气阴晴和祸福,顶骨明爽为晴,阴暗无光为阴雨兆;顶骨多黑斑为病丧之兆,有红斑点为凶死流血之兆。海南黎族亦有“鸡骨卜”。杀鸡后从鸡身上抽取两根股骨分左右插在一根丫形小树枝上,然后往股骨穴中插入小签,以小竹签的指向来定吉凶。
蛋卜
蛋卜。“蛋卜”是用生的蛋白的流动方向和熟蛋黄的形状、位置来确定吉凶的一种占方式。用于渔猎、寻觅牛只、做鬼、查鬼和迎亲等。仅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乡南筹管理区、三平乡乡头塘管理区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红毛镇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通什市的广大纹茂地区。
石卜
石卜。“石卜”亦称“泥包卜”,多半为病者查鬼用。因支系和地区的不同而使用的原料有异。乐东和东方两个黎族自治县居民旧时使用的是小石头;通什市地区使用的是泥包;三亚市地区的侾黎,有些地方用小石头,有些地方用鸡蛋。做法是:将一条细长绳子弯成等长的两半,在绳子的两头把代表石卜的代表物捆紧,被弯部分的绳挂在小竹子或筷子中间。做石卜时,石卜主持者双手握住小竹棍或筷子两头,将石卜提起悬吊,然后口念咒语查鬼。根据石卜旋转或摆动的方向查出大小不同的“鬼”,分别用大小不同的供品祭拜,大至水牛,小至鸡蛋等。
米线卜
米线卜。此卜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的抱烈地区。查鬼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查病。其过程是,道公右手拿一个碗,左手心放少量白米,然后按在碗沿上摩擦,若米粒粘在碗的边沿上不掉下,表示病者被鬼缠害病;第二步,用铜线作卜查看什么鬼。两个铜线合起来,连续3次掷在地上,分别出现双黑(两个底部)、双白(两个面部)、一黑一白的,表示已查到鬼了。
筊杯卜
筊杯卜。这种卜是汉区传入的,流行于黎族各地。用两块木片或竹片制成。平的一面称“阳”,凸的一面称“阴”,一平一凸同时出现时,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称为“赦”;在东方、乐东两个黎族自治县称为“胜”;在三亚市称为“大”。用途较广,举凡查鬼、查“禁”、寻物、寻牛、出猎、出占前、拜认某人(或“大树”、“大石头”)为义父等均使用。一般连续3次抛掷在地上,如出现三阴、三阳、三胜(或“两阴一胜”、“两胜一阴”)的均为凶兆。只有两阳一阴、两阴一阳(或“两阳一胜”、“两胜一阳)时,为吉兆(东方地区);凡出现3次阳或胜的是吉兆;一阴、一阳、一胜的是大吉(乐东地区);凡3次均出现阴、阳、大的为吉兆(三亚地区);凡3次出现“赦、赦、赦”或“阴、阴”或“阴、阳、赦”的为请到“鬼”了。如果次序乱了,表示未请到鬼(琼中地区)。
毛巾卜
毛巾卜。用毛巾制作而成,为石卜的变形。查鬼用。流行于东方黎族自治县东方镇西方村。据传旧时,只有别老会做。做法是:将毛巾的一头卷成球状,另一头挂在树枝上,然后根据球状的摆动方向来确定“鬼”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