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什么意思
1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福因果。
道教承负理论认为,人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间的司过之神会分毫不差地把这份报应呈现出来,近报在己、远报儿孙,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利益。
自古以来,人们在遇到某方面不如意时,就会到相应的庙宇中叩拜。这里“举”是指向上的意思。道观中都有香案,是摆放香火的供桌。
“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原意,是说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供奉的话,神明会显灵帮助你。后来出现了引申义,表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所以任何人不要以为没有人在旁边就做坏事,因此含有劝善规过的意味。
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曰“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及时的止恶行善。
2
在中华文化语境内习惯讲究对仗,因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被赋予了上下文的联系。
如“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意为:不要以为自己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不说给别人听就过关了,在每个人的头顶三尺处时刻有神灵在看着你。又如“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据传,清朝有一位名叫叶存仁的官员。他为官三十余年,离任时,手下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等至夜里避人耳目。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遂拒礼而去。
为什么叶存仁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呢?这说明叶存仁知荣辱、讲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名誉、形象的事,因此,他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
但并不是每个人自律性都和叶存仁一样强大,所以就更加凸显神明的监察意义,于是与“举头(头顶)三尺有神明”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更加符合大众人群的需求了。
3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山高处的水,总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道教经典中也着重强调曰: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天地间的司过之神并不是为了督察人们做坏事之后给予惩罚,而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对万民实现善道教化。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修心向善,广积福德,命运自然会改变。
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也是举头三尺的神明最愿意看到的人间景象。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