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祝谌予速退过敏的神奇方——过敏煎,善治各种过敏症,过敏试验阳性者
现在过敏是一个讨论较热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容易过敏了,体质不一,症状也不尽相同。有些人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身体上出现荨麻疹、湿疹、丘疹等;还有些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易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有这样一张名方,治疗过敏效果甚高,下面请大家来了解。
当代经方的过敏煎,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高足著名老中医祝谌予先生从民间得到的一个抗过敏方,其打击范围甚广,可以治疗一切过敏。所以,也能过敏性鼻炎。
鼻炎都是感冒误治导致的。无论是寒邪还是温邪,都要以驱邪为主,就是把侵入体内的邪气透散出去。
鼻塞、流清鼻涕、怕冷等症状,是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
这种情况下,先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把风寒表证给解决了。不要怕麻黄怕得要命,实在害怕就换成苏叶吧。
有时,用麻黄汤把表证一解,或许过敏性鼻炎就好了大半。这时,不要沾沾自喜,要一鼓作气来上几副过敏煎来收拾残敌,效果那才叫好。
过敏煎:防风3-10克、银柴胡10-15克、乌梅10-15克、北五味子9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连服3-5副,无效停服。
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适应症: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本方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用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紫癜、过敏性咳喘、过敏性皮炎、日照性皮炎、牛皮癣等,疗效都非常显著。
加减:
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
冷空气过敏症,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杏仁。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
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神农本草经》谓“主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名医别录》谓“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四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
过敏煎乃为肺、脾、肾虚,复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牡丹皮能抗变态反应。
方中第一位重要的药就是防风。防风是一种很神奇的中药材,与别的植物不同,风吹不动它,能在风中静止不动,所以古人用它来治风。防风辛温,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驱风,所有风从外面进到体内,它都能把它赶出去。还能防止外界风邪的入侵。
《本草求真》:“凡风药皆能胜湿。”《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
银柴胡味甘苦性凉。《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银柴胡寒,恰好可以凉血,有一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意味。
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本草求真》:“入肺敛气。乌梅专入肺、肠,兼入肝、胆。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有抗过敏的作用。
《本草纲目》:“五味子酸咸人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人中宫益脾胃。”《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昧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人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甘草入脾土,保护中焦脾胃,一旦培土补土以后,什么吹一阵风就咳嗽,受一下凉就哮喘,统统不见了。
五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怯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
这个方子,有散——防风,有收——乌梅,五味子,有补——甘草,有泻——银柴胡,一方面能滋阴,一方面能固涩,一方面又能祛风除邪,可谓阴阳平调,妙不可言。
方中银柴胡就是银柴胡,不可把银字给掉了,稀里糊涂用了柴胡。当然,也有说用柴胡效果也可以。不过,既然人家原先用的是银柴胡说明是试效了的。
还有北五味子必须是北五味子,用了南五味子是不行的。
在近现代所创立的方剂中,有一首名方称为过敏煎,我认为其所遵理法恰恰是“酸辛苦甘”之法,过敏煎疗效之显,常常出人意料。
曾经有一个月陆续治疗了四例皮肤过敏的患者,一例是荨麻疹患者,全身大风团4天,遍布颈项、前胸后背,痒甚,看到那一幕让我身上也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连续4天肌注葡萄糖酸钙及口服氯雷他定,无效。
一例患者每天23:00~1:00周身起风团2周,痒,规律性比较明显,服用氯雷他定无效。
一例是前胸湿疹1个月,外用药物无效。
还有1例患者是每年初冬都会出现周身湿疹,夏天不发病(已连续4年发病),有少许渗液,夜间痒,此次就诊时周身已开始出现湿疹,两臂有抓破的痕迹,自诉还不到严重的时候,诉这4年冬天特别痛苦,外用药物加氯雷他定效果不明显。
这四个病例都嘱其停用原来的药物,单纯进行中药治疗,察其舌,基本都是舌质暗红(第一例舌质偏绛红),舌苔中间略有白苔,按其脉,无一例外都没有浮象,而是呈现出弦脉,以右关为主。
于是我都用了相同的处方:
过敏煎:乌梅20克,防风15克,银柴胡12克,五味子9克,黄连6克,麸炒苍术20克,土茯苓40克,丹皮20克,生甘草5克。
结果:第一例病人1剂药后,风团就明显缓解,3剂药后便不再发作;其余三例病人1周后复诊全部显效,2周后基本不再发作。

以往只是从零散的文章中读到过关于过敏煎的相关记载,经过这四例患者的检验后,我在临床上使用过敏煎的频率就相应变高了,有是症、有是脉,加减化裁,疗效甚高。神奇的疗效让我对过敏煎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下面谈谈我对过敏煎的思考。
过敏煎的溯本求源
过敏煎,顾名思义,是基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为出发点创立的一首名方。过敏煎最开始在祝谌予老的文章中出现,由乌梅、防风、银柴胡、五味子四味药组成,祝老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亦经常使用,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过敏煎是由祝谌予老本人所创。
我查阅了祝谌予老1983年在《中级医刊》(现《中国医刊》)第4期上发表的《从过敏煎的运用谈辨病用药与辨证用药》一文,文中祝老言:“过敏煎就是上海某医院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有抗过敏作用的一贴经验方”,后来《首批国家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亦采用此说法。
可能过敏煎疗效太好了,也就衍生出另一种说法,因为祝谌予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同时也是施今墨老的女婿(其夫人施越华女士为施今墨老的长女),故有“过敏煎由祝谌予之师施今墨所创制”的说法。
过敏煎,从文献考证来说也有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出入不大,多以柴胡代替银柴胡,加入甘草,因此其组成基本包含:乌梅、防风、银柴胡/柴胡、五味子、甘草。
在祝谌予老之后,有关过敏煎进行加减比较出名的方剂是七味过敏煎,由乌梅、防风、银柴胡、五味子、蝉蜕、白僵蚕、苦参组成。
另外,还有关幼波老的临床经验方脱敏煎(亦称过敏煎),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打喷嚏、流鼻涕眼泪,很难受。
已故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验方
过敏煎:柴胡10克、白芍20克、蝉衣6克、鸟梅10克、甘草10克。一日一服,水煎服。
在关老“过敏煎”的基础上,加防风、当归、苦参、紫草、白鲜皮,还可治风疙瘩荨麻疹。
过敏煎的理法
首先,过敏煎的组方原则,非常符合“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理法,乌梅、五味子,酸味药为君药;防风味辛,柴胡或银柴胡味苦平,此为“助用焦苦”;最后,甘草味甘以调之。
其次,再讨论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变态反应为“木曰曲直”之象,变化迅速。我们在前文谈论了《伤寒论》六经病中症状变化最剧烈、冲突最明显的就是厥阴病,变态反应也是这种气血冲突,因此,基于厥阴病的角度论治部分过敏性疾病,从理法逻辑上分析是成立的。
祝谌予老言:“在临床对于一切过敏性疾病都以过敏煎为主方,结合辨证用药,收效较好。”应用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病,诸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有太多太多显效验案的报道,其疗效已经不需要赘述了。
另外,也有学者擅用过敏煎治疗诸如“小儿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这又与乌梅丸条文“又主久利”相呼应,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过敏煎是一首治疗厥阴病的处方
温馨提示:本文处方,仅供专业中医参考,不作个人处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