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要注意的风水知识
  
  汽车风水,主要追求车主平安、人车吉祥。好的汽车风水可增加许多吉祥运势,直接影响到你的生命和财富,必须加以重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汽车已经成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有些人每天在车上的时间也是非常多的,所以车内的风水气场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主要来说说车的风水布局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看车的颜色,因为在我们的这个宇宙世界中,五行对五色,而人的八字运势也和五行息息相关,所以在买车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买适合自己的颜色。这里说的适合就是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说的。有些同学就明白了,老师,是不是买颜色五行和自己比合或者是相生的最好,答案还真不一定。学过我们基础理论课的同学应该知道,五行讲究的是平衡,而不是一支独大。所以说如果你命里金特别多,就不能再用属性为土的颜色了,什么是土的颜色,也就是黄色,所以如果你命里金多,就不宜开黄色系的车。虽然说是土生金,但是呢,如果你命里金太旺,就不能再用土来生了,这就叫命格身强,宜克不宜生。那么金生水,你就可以买黑颜色的车,这样可以来泄耗一些金的能量,使之达到平衡的效果。这就是从阴阳五行角度来选车的颜色了,所以这里面,如果你掌握了五行和颜色的对应,你就很容易知道,每个人能选什么颜色的车了,这就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车的形态颜色的五行对应关系:第一是金,他的形态是含棱角形元素座驾,对应颜色为白、乳白色系列;第二是木,他的形态含瘦长形元素座驾,对应颜色为青、碧、绿色系列;第三是水,他的形态是流线型特别好的元素座驾,对应颜色为黑、蓝色系列。第四是火,含尖形元素座驾,对应颜色为红、紫色系列;第五是土:含方形元素座驾,对应颜色为黄、土黄色系列;
  
  很多车都属“混合型”,即融多种元素于一车之中,这样则需具体考虑哪行为主,再选择对应颜色为佳。其他的中间色可依主色系分别归类,但该颜色会在主色所具的属性之外,兼具辅色所具的属性。
  
  在汽车风水中,每一个对色彩较为敏感的人都有他所喜欢的颜色,人对某种颜色的好恶心态是随着他在不同的时间段的不同心情而有所改变的,而这种变化是吻合五行规律自然变化的。但要注意的是协调地配搭,尽量避免违背自然规律。单凭一时好恶做某种五行相悖关系的选搭,从而无意间引发潜在冲突实不可取。
  
  说完车的颜色,再看车的品牌的选择,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选车的品牌,一定要和自己的生肖在一起考虑,比方说生肖为龙的人,就不宜买“瑞虎”之类的车子。因为龙虎相斗,不吉。每个品牌所生产的车子只适合于一部分人群享用,如奔驰车或宝马车,只适合事业有成之人驾驶;别克车,只适合比较女性的女人享用;本田车,只适合老实本分的人;丰田车,只适合艺术家;三菱车,只适合开拓事业前程的人;马自达车,只适合自由职业的人;保时捷车,只适合明星……其他车也不难看出其所对应的人群。
  
  买车之前,先结合自身情况给自己定位,然后再买适合自己的车子,如此方可保平安吉祥。中国人有句话叫“量力而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完了品牌,再说车内汽车饰品风水的讲究。第一是饰品摆放原则:
  
  在车里面摆放饰品,首要条件是不要挡住视线,切莫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很多女生都喜欢把心爱的饰品和可爱的公仔塞满爱车,而忽视了倒车镜、后视镜的视野,行车又怎么强调安全呢?
  
  不少男士则喜欢在座驾里挂上心爱的另一半的照片,而且挂在显眼的位置,以为时刻看着彼此,就是恩爱的表现。其实这不但在风水上讲究要避开,实则也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是行车安全的大忌。安全都不能保证,又何来恩爱?
  开车要注意的风水知识
  第二:不宜摆放在车内的饰品
  
  车内的装饰品建议不要过多,或者干脆就不放什么装饰品。因为任何装饰品或工艺品,都有可能会触犯风水中的煞气或冲犯车主的生肖命相,只有搞清楚装饰物的五行属性才能摆放。车内挂放的一道平安符或吉祥物,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开光,才能有效果。
  
  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汽车风水中,哪些车饰最好不要摆放在车内。
  
  一、寓意不吉的车饰,
  
  寓意不吉利的物品容易产生反作用,对人的运势、行车安全都有影响,务必要注意。
  
  二、卡通人物,有犯小人之虞,
  
  卡通人物以其可爱的造型广为人们喜爱。但从风水的角度而言,这些则有小人的寓意,车内时时可见,则容易犯小人。
  
  三、影响注意力的车饰,
  
  诸如,男士车里挂个美女照片等,会影响注意力集中,不仅和行车安全有关系,在风水上也是要避开的。
  
  四、凶器造型、凶猛动物造型的车饰,
  
  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刀、剑、虎、豹等造型的车饰,阳刚之余,还容易对人形成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会助长车主的暴躁之性。
  
  今天我们车的风水就讲到这里,主要是布局风水得一种思路,根据这种思路,你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