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是专业风水命理网站,有网友想知道关于《易经》的问题,易德轩小编汇集《易经》精髓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易经》的本质在于“变”,它有4种变的状态,这是《易经》精髓!

  用5000年的智慧,知天命、懂人事、赢人生。《易经》64卦里蕴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乾卦为自强不息,坤卦为厚德载物……

  这些思维认知正是所有人生赢家成功的秘诀。

  立足从思维认知解读去解读易经,从中总结出赢家的思维,指导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赢家思维去化解生活中的麻烦与难题。

  真正做到让国学智慧照进现实,而不只是束之高阁的无用的绝学。

  《易经》作为万经之首,成为各哲学流派汲取思想灵感的源泉,内容涵盖非常广,将天地间的千变万化囊括其中,又将千变万化划分为四种状态。即:吉、凶、悔、吝。

  晚年的孔子在《系辞传》中写道:“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孔子认为,人们行事不当,就会呈现凶险,也就是“凶”,相反,如果人们行事得当,就能得吉祥,也就是“吉”;当人们行为不当时,引发苦果,此时,从内心反省并及时悔过更正,正是“悔”;而当人在适宜的处境里得意忘形,肆无忌惮,知错不改,就是“吝”。

  “吉”、“凶”、“悔”、“吝”是《易经》描述变化的四种状态,这四种状态在阴阳两气交汇作用时呈现出一个闭环循环现象,这正是《易经》的精髓。
《易经》的本质在于“变”,它有4种变的状态,这是《易经》精髓!
  01、吉

  “吉”代表顺遂的、吉利的、有益的、可成功的状态。当事物变化至“吉”的状态,那么,做事会很顺利,当下没有阻碍。

  “吉”是人为行动造成的“失得之象”,人们认为“得”了就是“吉”,“失”就是凶。就比如,有人买股票赚了大钱,他认为自己获利了,得到了,这就是“吉”。相反,有人被合作伙伴欺骗了,公司被掏空,他认为自己损失了,就是“凶”。

  当事物处在“吉”的状态,要紧紧把握住,切勿懒惰,多做事,乘胜追击,获得更多进步。比如,当一个人正值青春,无论体力还是智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学习文化知识也好,体能训练也好,只要付出努力,都能硕果累累,所以,一定不能在此时贪图享受,纵欲无度,以免荒废了光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事物处在“吉”的状态,感觉万事大吉,顺风顺水,但也不能任性妄为而放松警惕心,否则事情就发展到“吝”。

  02、吝

  “吝”是指事物处在适合的阶段,发展良好,但人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忽略了规律还依旧知错犯错,以借口搪塞,不知悔改。“吝”虽看上去都是些小的过失,但若不及时的改正,就会酿成大的过失,形成大“凶”。

  《易经》中说“吝”属于“忧虞之象”,是人的心理状态的体现,心里知错,但口头上推诿一堆借口,不肯改错。

  有人在顺境中待久了,就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没有危机感和警惕心,也不懂修身的必要。

  《易经》乾卦第三爻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日勤敏上进,到了夜晚也同样谨慎小心,并无半点松懈。

  可见,君子的谨慎体现在日常的律己上,而疏于律己的普通人处在顺境里,常得意忘形,放纵自我犯错。

  例如,历史上那些昏君,其实并非一步成为昏君,大都因为在顺境里“舒坦”久了而逐步松懈,到最后彻底放纵言行,才导致皇权统治力量的瓦解。

  《菜根谭》里有言:“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说的是,人在逆境中,周围的所有磨难困苦都像医药器械,在不知不觉中医治着这人身上的毛病,敦促他成长前行;人在顺境时,眼前的一切都像小刀匕首,在他浑然不觉中削弱他的意志和骨气。

  所以,圣人常以谨言慎行,向内自省为修身之道,时刻提防犯下“吝”的过失,以防因品格有亏犯下大错。

  03、凶

  “凶”代表失败,失去,不顺利的状态。正是“吉”的反面,当事物处在这个状态下,做什么都备受打击,频频遭遇失败。

  “凶”是人为行动造成的“失得之象”中的“失”,“凶”由前一阶段“吝”而生,因为“吝”的推卸责任,寻找借口,不知悔改,所以,酿成了大过失,而促生了“凶”。

  世人都喜“吉”而惧“凶”,常认为“凶”的一定是不好的。这正是因为人们喜欢圆满,无法接纳挫败的自己。未曾想,既然挫败已经形成,逃避也改变不了现实。而莽撞、急切地改变现状也并不理智,多数只会让状态进一步恶化。

  当事物处于“凶”的状态,不要慌乱绝望,更不要自暴自弃。《左传》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只要能改过,就随时有发生状态转变的可能。

  比如,一个人生意失败,多年的奋斗毁于一旦,一时心灰意冷,想一死了之,那人生肯定没明天了。不如试着冷静,恢复理智,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也许暂时无法东山再起,但只要活着,就还有重新开始的希望。

  孟子曾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意思是说,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过;内心忧虑受困,思路困顿,忧心忡忡,才能奋起。

  正所谓不经风雨不见彩虹,谁又能说“凶”不是一个人成长的通关考验呢?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千万别被“凶”这只纸老虎吓破了胆。

  04、悔

  “悔”代表内心忧虑,反思悔过。“悔”与“吝”都是人心里的“忧虞之象”,是处于“吉凶”中间的状态。如果人能调整自己行为举动,就能随时转变事物的“吉凶”。

  “悔生吉”,而“吝生凶”。当一个人心里有了“吝”,就开始不断犯小错,小错虽然没有多大的破坏力,但却是“凶”这个大过的前奏曲。如果此时人能“悔”,便不会让事物朝着“凶”的状态转化,而会朝着“吉”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俗称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比如,一个人酒驾路上擦碰了一棵大树,惊出一身冷汗,瞬间警醒,连忙叫了代驾,及时防止了之后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再比如,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总是玩忽职守,屡教不改。有一次,看见同事因为疏忽酿成惨剧,不但自己受伤,还险些害了同事。这人连惊带怕,从此在岗位上一改以前的随便马虎,认真谨慎起来,生怕犯一点错。

  孔子说:“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所谓吉利、灾难、悔恨、阻塞等都生于人的行动。那么,只要我们能自控行为上的“进退”,调节心理上的“忧虞”,那么,就能在动静之间,缩短事态处在“凶”的时长,延长事态处在“吉”的时长,也可通过加强自我反省悔过,推动事态由“悔”向“吉”转化,提防事态由“吉”朝“吝”转化。

  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规律运转总是循环往复的,而规律的作用则是微妙轻柔得不容易察知的。

  因而,我们要向圣人学习修身之道,万事从自身寻找答案,日夜省察。对于过错,如《论语·学而》所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能应对任何局面。

  总之,掌握住“变”的这四种状态,能助我们身处“吉”而警觉自知,身处“凶”而知错能改。少吝多悔,反思自勉,必有应付万难的智慧与勇气。

  易德轩网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关于《易经》精髓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易经》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德轩网或是下载安装易德轩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德轩每天更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