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遍”的含义与解析
“遍”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biàn
- 部首:辶
- 笔画数:12
- 五笔编码:wwld
- Unicode:u904d
- GBK编码:gbkb1e9
- 五行属性:水
“遍”字的意义与用法
“遍”是一个形声字,本义为走遍。其主要意义如下:
(1) 走遍、游历
从本义来看,“遍”表示行走或游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例如:
-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2) 泛指普遍
“遍”还表示广泛存在或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的意思。例如:
-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 现代常用词组:满山遍野、遍地开花、遍及全球等。
(3)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遍”还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过程从头到尾经历一次,通常用作量词。例如:
- 细读了三遍。
-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遍”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在起名中,“遍”字的使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几点分析:
- 普遍和广泛的寓意: “遍”字寓意广泛、全面,象征着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包。适合表达一种宽广胸怀和开阔视野的名字。
- 周游世界的理想: 由于“遍”的本义是走遍、游历,因此也可用于表达一种希望孩子能够周游世界、见识广阔的理想。
- 反复和专注: 当“遍”作为量词使用时,可以表达反复和专注的态度,寓意做事认真、细致入微。
“遍”字的字典说明
根据《说文解字》和其他古典字典,“遍”的解释如下:
《说文解字》释义:
“徧,徧也。”(《说文解字》)意为走遍,即四处行走,遍历。
《康熙字典》释义:
《康熙字典》〈酉集下〉【辵字部】頁1261第21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意为与“徧”同义,详细解释见《说文解字》。
“遍”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应用
“遍”字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广泛分布或普遍存在的事物。以下是几个例子:
诗词中的“遍”:
- 宋代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形容养蚕人的辛劳。
- 《广州军务记》:“见遍地旌旗炫耀。” 描绘战争场景中旗帜遍布的情景。
成语中的“遍”:
- 遍体鳞伤:形容身体多处受伤,像鱼鳞一样密布。
- 漫山遍野:形容数量极多,到处都是。
- 遍地开花:比喻好人好事处处可见。
- 遍寻无果:形容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
“遍”字的组词(20个词)
- 遍历
- 遍布
- 遍地
- 遍访
- 遍察
- 遍观
- 遍尝
- 遍野
- 遍求
- 遍查
- 遍知
- 遍考
- 遍闻
- 遍览
- 遍试
- 遍阅
- 遍索
- 遍议
- 遍学
- 遍唱
总结
“遍”字作为一个形声字,具有广泛的含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它不仅表达了广泛、普遍的意义,还包含了周游世界、从头到尾经历一次等多重含义。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汉语中,“遍”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种词汇和成语中。在起名中,“遍”字可以赋予名字更深远的寓意,象征着广阔、全面和专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对“遍”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