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字意义
逼(bī): 本字从辵,畐声,形声字。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逼”的本义是接近、靠近。古代文献中,此字多用于表示人或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接近。
在现代汉语中,“逼”有以下主要含义:
(1) 迫近,如逼近;
(2) 强迫,威胁;
(3) 狭窄,如逼仄。
此外,“逼”还衍生出一些成语和惯用语,比如“逼上梁山”,指被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反抗行动。
2. 字的基本信息
以下是有关“逼”字的详细信息:
拼音:bī
笔画:12
部首:辶
五笔:wajk
总笔画:12
郑码:wajk
Unicode:u903c
GB编码:gbkb1c6
笔顺编号:125125121454
3. “逼”字读音和五行
读音:“逼”的拼音为 bī。
五行属性:水
4. “逼”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在起名中,“逼”字并不常见,因其含义涉及强迫、紧迫等较为负面的意义,通常不适合直接用于个人名字。但如果想要表达一种坚强不屈、逆境求生的精神,则可以考虑使用含有“逼”字的成语或短语作为寓意,例如“逼上梁山”。
5. “逼”字的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逼属于酉集下,【辵字部】,页1260第16,广韵彼侧切,集韵笔力切,音偪。
《说文解字》释义:逼,近也。
广韵释义:逼,迫也。
正韵释义:逼,驱也。
集韵释义:或作偪,详人部偪字注。
在古籍中,“逼”常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或压迫状态,既可以形容物理上的靠近,也可以比喻心理上的压迫感。
6. “逼”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逼,近也。
《广韵》:逼,迫也。
《正韵》:逼,驱也。
《集韵》:逼,或作偪,详人部偪字注。
这些解释表明,“逼”字最初是用来描述物体或人之间的距离很近的状态,后来逐渐引申为压迫、催促的意思。
7. 和“逼”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逼”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出现,如:
- 秦兵逼淝水而陈。——出自《资治通鉴》,意思是秦军逼近淝水列阵。
-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出自《聊斋志异·促织》,描绘了公鸡追逐并逼迫促织的情景。
- 不可偪也。——出自《国语·郑语》,意为不能过于紧迫。
-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出自杜甫《逼仄行赠毕曜》,表达了诗人居住环境狭窄的感受。
8. 和“逼”字相关的成语
- 逼上梁山:被迫采取反抗行动或做某种事。
- 逼真逼肖:非常像真的或相像的程度很高。
- 逼良为娼:指迫使善良的人去做坏事。
- 逼不得已: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做某事。
- 逼入绝境:把人逼到绝路。
- 逼急了就跳墙: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可能会做出极端行为。
- 逼视:紧紧盯着看。
- 逼债:强行要求偿还债务。
- 逼供:用酷刑或其他手段强迫别人承认罪行。
- 逼嫁:施加压力让女性与不爱的人结婚。
- 逼宫:旧时指大臣强迫皇帝退位。
- 逼迫:施加压力使对方服从。
- 逼问:严厉追问。
- 逼死:以高压手段迫使某人死亡。
- 逼命:不顾他人死活地紧逼。
- 逼仄:地方狭窄。
- 逼肖:非常相像。
- 逼真:如同真实一样。
- 逼真逼肖:形容极为相似,几乎真假难辨。
- 逼仄何逼仄:形容地方特别狭窄。
9. “逼”字组词(20个词)
- 逼真
- 逼视
- 逼供
- 逼迫
- 逼婚
- 逼债
- 逼真
- 逼问
- 逼宫
- 逼视
- 逼死
- 逼迫
- 逼仄
- 逼肖
- 逼狭
- 逼战
- 逼取
- 逼急
- 逼切
- 逼主
10. 文章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逼”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义。它既可用于描述具体的物理现象(如逼近),也可用于表达抽象的社会行为(如逼迫)。然而,在选择将“逼”字用于正式场合尤其是命名时需要谨慎,因为它的某些引申义可能带有消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