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坌”是一个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字,其拼音为bèn,部首为土,总笔画数为7。该字的主要含义与尘埃、飞扬和粗笨有关,同时也有聚集、涌出等意思。
字义解析
尘埃
“坌”最早的意思是尘埃,指微小的颗粒物质悬浮在空气中。例如:
霏霏散浮烟,霭霭集微坌。--元好问《戊戌十月山阳雨夜》
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
另一个重要含义是指尘土飞扬并粘附在物体表面。例如:
逆风扬尘,尘不及彼,还坌己身。--《四十二章经》
涌出与聚集
“坌”也表示聚集或涌出。例如:
敌四万众坌集,傅城而阵。--《宋史·种世衡传》
粗笨
此外,“坌”还有形容事物或人笨拙、不灵巧的意思。例如:
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笨鸟先飞。--元·关汉卿《陈母教子》
读音与五行属性
“坌”的拼音为bèn,属土行,笔画数为7,偏旁为土。根据五行理论,土象征稳重、踏实和承载万物的力量。
用于起名的意义
尽管“坌”有尘埃、飞扬等消极含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朴实无华、踏实肯干的性格特点。尤其在现代语境中,这个字可以象征着低调、务实的精神品质。
然而,由于“坌”也带有笨拙、粗劣的负面含义,在起名时需要谨慎考虑,确保整体寓意积极向上。
字典说明
《康熙字典》对“坌”的解释如下:
《康熙字典》〈丑集中〉【土字部】頁225第09 【廣韻】【集韻】【韻會】??蒲悶切,音??。塵也,聚也,??也。
登陂陀之長阪,坌入曾宮之嵯峨。
飛詞聘辯,溢氣坌湧。
坌集京師。
又【集韻】普悶切【正韻】步悶切,??音炃。義同。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坌”在古代文献中经常用于描述尘埃和聚集的现象。
古典解说
根据《说文解字》,土字旁的字多与土地、泥土有关,而“坌”则特指尘土飞扬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坌”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象或战争场景中的尘土飞扬景象。
例如,《后汉书·祢衡传》中有“飞词聘辩,溢气坌涌”,形象地描写了激烈辩论时气氛热烈的场面。
诗词内容
“坌”出现在一些古代诗词中,主要用来描绘尘埃飞扬的景象,如元好问《戊戌十月山阳雨夜》中的“霏霏散浮烟,霭霭集微坌”,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朦胧景色。
相关成语
- 微坌:微尘
- 坌集:会合、聚合
- 坌并:飞扬洒落
- 坌起:飞起、扬起
- 坌溢:喷涌充溢
- 坌愤:郁愤迸发
常用组词(20个)
- 微坌
- 坌并
- 坌起
- 坌溢
- 坌愤
- 坌集
- 坌沓
- 坌土
- 坌地
- 坌工
- 坌鸟先飞
- 坌入
- 坌集京师
- 坌入曾宫
- 坌起尘土
- 坌溢泉流
- 坌奋
- 坌涌
- 坌积
- 坌集尘土
总结
“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汉字,虽然它最常见的是表示尘埃和飞扬的景象,但也包含了聚集、涌出以及笨拙等多重含义。在传统文化中,它常被用来描绘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在现代使用中,尤其是用于命名时,应仔细权衡其不同含义,确保传达出积极正面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