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豹
字形结构: 豹(bào),总笔画为10,部首为豸,部首笔画为7。其构造为“从豸,勺声”,是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该字的本义是“豹子”,即一种哺乳动物。
读音和五行属性
豹的拼音为bào,属于水五行。其读音来源于《康熙字典》中“北敎切、巴校切、布教切”等注音方法。
释义
豹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解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说文解字》: “似虎圆文”。这里指出豹子身上的花纹与虎相似,但更呈圆形。
- 《山海经·南山经》: “南山兽多猛豹”。表明在南方山区,豹是一种常见的猛兽。
- 其他用法: 豹尾(如用作装饰品)、豹跳(形容暴躁的行为)以及豹隐(比喻隐居)。同时,豹也用于人名或姓氏。
起名意义
由于豹代表了一种强大而敏捷的野生动物,在起名时可以寓意孩子勇敢、灵活且具有领导才能。此外,“豹”字还有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适合用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详细字典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豹字位于酉集中的豸字部,页码为1199第39列。它有如下特点:
- 读音: 通过不同韵书的记载,“豹”的读音包括“北教切”、“巴校切”和“布教切”,都指向相同的发音——bao(爆)。
- 形态描述: 陆玑在《诗疏》中提到毛赤而文黑的称为赤豹,毛白而文黑的则称作白豹;尔雅翼记录了屠州存在黑色皮毛的豹。
- 种类区分: 古代文献还提到了青豹、金钱豹等多种变种,这些差异主要是基于它们的颜色和图案特征。
古典解说
豹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丰富的解释,以下是几个重要来源的总结:
- 《说文解字》: 将豹定义为“似虎圆文”,强调其花纹特性。
- 《尔雅》: 提到不同的豹种及其特征,如赤豹、白豹等。
- 《易经》: 在《革卦》中有“君子豹变”的表述,比喻变革时迅速而明显的变化。
诗词内容
关于豹的诗句散见于各种古籍中,如:
- 《诗经·郑风》: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穿着羊皮衣服并用豹皮作为装饰的人显得非常强壮有力。
- 《西京赋》: 描述了猎捕水豹的情景。
成语
包含“豹”字的成语有以下几种:
- 一斑窥豹: 比喻仅见到事物的一部分就推测整体情况。
- 龙腾虎跃,豹变英姿: 形容英雄豪杰奋发向上、气势非凡的姿态。
- 投笔从戎,弃豹追虎: 指放弃安逸生活去追求更加激昂的目标。
组词
以下是含有“豹”字的词语列表:
- 豹子
- 金钱豹
- 云豹
- 豹纹
- 豹头环眼
- 豹尾车
- 豹隐
- 豹变
- 未窥全豹
- 虎豹
- 豹皮
- 豹饰
- 豹骑
- 豹胆
- 豹捷
- 豹威
- 豹跃
- 豹视
- 豹跃千山
- 豹变英姿
文章总结
通过对“豹”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汉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从古代经典到现代应用,豹的形象一直代表着力量、速度与神秘感。因此,在命名或者创作时选用“豹”字,既能体现个人魅力,也能传递出对自然界中这一美丽生物的赞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