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庆与纸扎工艺
 
 

    渊源自古,华夏的民俗节庆长盛不衰。从异彩纷呈的欢庆盛况,到千姿百态的文娱表演,无不展示出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张灯结彩庆佳节,民俗风情千古传。节庆文化蕴含着珍奇的民间艺术。其中,传统的纸扎工艺在民间艺术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虽在传承与流散中产生着变异,但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起纸扎工艺,不少民众对它认识肤浅,时常把做花圈、扎灵房子的手工活视为纸扎工。同时,也把吉星高照的灯笼、春季放飞的风筝称为纸扎工艺品。其实,纸扎工艺并非仅限于此,它种类纷繁,实用性广。以我市为例:大凡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大年、闹新春,果城闹市街口,都要预先扎制安装几座彩色牌坊。彩灯彩带、彩球彩旗把城市装点得五彩缤纷。在节庆的鼓乐鞭炮声中,那一支支佩红挂彩、载歌载舞的民间文艺队伍,最让游人群众抢眼:彩龙、狮子、六人车、蚌壳精、车幺妹、笑和尚、花轿、旱船、社火亭等,形形色色的道具、彩像(动物造型),大都出自民间纸扎艺人之手。再看元宵之夜耍火龙、五月端阳划龙舟、民间民俗赶庙会、一方一俗观灯展,以及其它商贸盛会的庆典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恰好是民间纸扎艺人大显身手,展示技艺,招揽生意的最旺时节。

  纸扎手工艺术多为家传。当年在南充老城从事此门手艺的民间艺人极为稀少,即便是专业剧团能制作纸扎道具的师傅也为数不多。纸扎工艺并非一般性手工劳作,它不仅需要较强的美术模仿能力与灵感,而且还需掌握造型、结构、色彩等艺术基本功。民间纸扎工艺品一般以竹篾、纸张为基本材料,因而价廉。先用竹篾绑扎框架,凭手弯折拱弧造型,然后用鱼塘捻子或细麻缠绕固定支点,再用纸加浆糊装裱外形,最后进行彩绘,镶贴绸布丝棉,吊坠子、粘排须等一系工序。要说这门工艺的技巧,关键取决于外形轮廓的准确。因此,纸扎工艺的最大不足是,细小部位形态模糊,且临场实用期短,存放容易变形。

  岁月流淌,斗转星移。历经数十年的纸扎工艺在一代代能工巧匠们的变革中,逐渐突破了原有模式,借鉴吸取了庆典布展、广告装饰、游艺玩具的制作方式,采用木料框架结构、塑料泡沫造型,以及声光电动等现代科技的设计与装置。回顾果城流光溢彩的丝绸节灯会,纵观欢天喜地的新春佳节,年年岁岁激情依旧,民俗节庆争奇斗艳,老百姓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