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区的风俗文化
婚礼流程:1.新郎先登台,台上和伴郎一起高喊:“新妇子出来”(司仪注解“新妇子”的意思并说明:新郎你这样喊可喊不出新娘来哦”)
2.新郎念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司仪注解,赞扬新娘子像水中芙蓉一样的美丽。)
3.新人走上红地毯后,金童玉女在身后撒五谷杂粮。(司仪注解撒五谷的意思,一切准备就绪,良辰吉时就到了)
跨火盆:玉凤抬足迈火盆,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新人跨火盆儿喽——)
跨马鞍:一块儿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马鞍喽——)
跨米袋:有吃又有穿,一代胜一代。新人跨米袋喽——)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上台转过身
有请新郎官在自己新婚庆典的舞台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赐良缘
一箭射天,地配一双
三箭射洞房(笑)三箭定乾坤,新郎接新娘入
4、“却扇之礼”——新娘始终用扇面遮面,即使新郎挑开红盖头,扇面也未撤去,必须要用新郎的才华来打动新娘,才可看到新娘容貌。
司仪:各位来宾,各位贵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规矩,新娘的盖头是到了新房新郎才挑开了,但是,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多的嘉宾,大家是不是想早一点看见新娘的花容啊!(想)。那好,今儿咱们就来个“与时俱进”,提前在这里让新郎揭开盖头,好不好?(好)(然后拿一称杆,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呀?(称杆)对,这是称杆,称杆这上面的是什么?(称星)这称杆也叫“喜竿”,咱们让新郎官,拿这个“喜竿”挑开新娘的盖头,(响乐)一挑——眉清目秀,二挑——口红齿白,三挑——称心如意”,“蒙头红,挑三挑,过不了三年有两小,新郎官称心如意啦”
奇怪了,红盖头都挑了,为什么新娘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让新郎看见,哦。。。。。。原来这是我们老祖宗唐朝的规矩,新郎和我们大家真想见新娘芳容还必须经历一道关,那就是新娘还要考考新郎的才华,啥才华?新郎还必须当众吟一首“却扇诗”,看看能不能打动新娘子哦。
唐朝婚礼习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主要有催妆、铺房、障车、下婿、坐鞍、青庐拜堂、躝新妇迹、弄新妇、拜舅姑等构成。这些婚俗的出现、变异,从不同方面印证着唐朝婚礼的历史概貌。
催妆。催妆之俗,起于北朝,盛行于唐朝,是迎亲队伍至新娘家,新郎高声朗读催妆诗,催促新娘尽快打扮停当,出来乘车去新郎家完婚。催妆以诗,大多是即事而作,女婿、宾客皆可借机一献文采。《酉阳杂俎》卷一《礼异》记载:“迎妇,夫家领百馀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夫家几十甚至上百人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
铺房。在举行婚礼前,女家派人至男家布置新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记载:“至于奠雁曰鹅,税缨曰合髻,见烛举乐,铺母卺童,其礼太紊,杂求诸野。”铺母就是女方的铺房工作人员,而且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妇女,意在趋吉祈福。另一方面,唐朝仍然沿袭魏晋余风,讲究门第,所以铺房也意在显示女方的经济实力。
唐朝婚礼有哪些流程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