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节的由来和传说
  
  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开”,你知道中元节的由来、传说吗?
  
  传统节日中的“中元节”
  
  南方人通常过七月十四
  
  佛教中的“盂兰盆节”
  
  而民间,称之为“鬼节”!
  
  有句俗语叫“七有半,鬼乱窜”
  
  人们会在这天
  
  烧纸钱、冥币、放河灯、做法事……
  
  而在这一天,据说有很多禁忌之事:
  
      1、不能披头散发睡觉。
  
      2、不能说“鬼”字。
  
      3、不能半夜庆生。
  
      4、不能乱拍他人的肩膀。
  
      5、不能半夜晾衣服。
  
      6、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
  
   七月半鬼节的由来和传说
  
  想到这些,是不是有点心跳加速?不敢出门?
  
  别怕!!!
  
  闹闹带大家
  
  详细了解一下这个“鬼节”
  
  图片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就是我们的元宵节;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历史渊源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各地习俗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祖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有些地区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一幕幕鬼神之说,赋予了中元节以神秘的色彩,久久流传下来的民俗,又让我们有了一种怀念逝去亲人的仪式感。
  
  如今的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天并不会真的有鬼神出没,也不会有神仙来人间大赦天下,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中元节”不应只是让我们怀念已逝亲人有了一个理由,更应该是对我们在亲人还在身边的时候多些陪伴的提醒。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也可能就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牵挂。
  
  毕竟,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易德轩网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关于七月半鬼节的由来和传说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内容中元节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德轩网或是下载安装易德轩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德轩每天更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