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周易内传》和《周易外传》
  
  王夫之,号船山,明末清初的经学大师。王夫之易学著述十分丰富,专门解易的有《周易考异》《周易稗疏》《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周易大象解》;此外,其他哲学著作——比如《张子正蒙注》——也有阐发他的易学观点。王夫之易学著述,数量之多,前无古人!
  
  1.
  
  王夫之曾经跟人说「六经责我开生面」。
  
  就易学来看呢,王夫之所开之「生面」有二:继承和阐发宋易中义理学派的传统,清除汉易开创的象数之学在易学中的影响,此其一;其二,融合理学和气学两家的观点,纠正理学派特别是朱熹的易学观。
  
  因此,王夫之易学又意味着宋学的终结。
  
  ©清·王夫之《船山遗书》
  
  2.
  
  在这,有人会问王夫之易学有哪些特点?
  
  据王夫之自述,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点:
  
  (1)乾坤并建,错综合一
  
  王夫之探讨《周易》卦序的逻辑结构时,以乾坤两卦为其余六十二卦的基础,进而建立起——乾坤并建说。所谓「并建」,强调的是乾坤两卦象相反相成,认为《周易》卦序始于乾坤两卦而不单始于乾卦。
  
  在王夫之看来,乾坤卦象就同呼吸、雷电、天地一样,同时存在,相互为用,不分先后(《周易外传》:「乾坤并建于上,时无先后,权无主辅,犹呼吸也,犹雷电也,犹两目视、两耳听见用同觉也。」)。
  王夫之《周易内传》和《周易外传》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
  
  乾坤并建说正是王夫之易学体系的核心。
  
  当然,此说也是王夫之气本论思想基础。
  
  (2)彖爻一致,占学一理
  
  关于《周易》的体例,王夫之着重谈论了彖(指卦辞、卦义)和爻(指爻辞、爻义)的关系,提出彖爻一致说。问题是,王夫之为什么要讨论这个呢?原来呀,他想解决一卦之中卦辞和爻辞不一致的现象!
  
  王夫之讲,彖为一卦的材质,爻为一卦的效用(《周易内传发例》:「彖者材也,爻者效也。材成而斲之,在车为车,轮與皆车也;在器为器,中边皆器也。各效其材而要用其材,故曰同归而殊途。」)。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
  
  也就是说,彖爻是体用关系,相互依存!
  
  因此,解易时「以爻不悖彖为第一义」。
  
  与此同时,王夫之还谈了占与学的关系。其中,所谓「占」,即观察卦爻象的变化以决疑;所谓「学」,即领会卦爻辞的义理以处世(《周易内传》:「观象玩辞,学易之事;观变玩占,筮易之事。」)。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
  
  显然,王夫之鼓励大家占易与学易并行。
  
  不过,注意,王夫之并不是要恢复占术。
  
  相反,王夫之防止大家尽玩占、忘了学。
  
  (3)占义不占利
  
  王夫之视《周易》为提高思想境界的书。
  
  即张载的「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
  
  3.
  
  王夫之易学思想和观点有一个发展过程。
  
  因此,有学者(朱伯崑)建议研究王夫之学说——尤其是易学——的特征及其贡献应以《周易内传》和《周易外传》为主。当然,在晚年成书的《张子正蒙注》(《周易内传》同期作品)也是重要的材料。
  
  之后,再无像样的经师,且读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