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的由来、功用以及注意事项
  
  辟谷,古人也称却谷、断谷、绝粒,即断绝五谷。早在先秦时代,辟谷就已经被发展成为炼养之术!
  
  1.
  
  为什么要辟谷?古人通过观察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谷气留于肠胃令人不寿(《本草经》:「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这意味着,谁谁谁要是想着长生乃至成仙,那就得赶紧断绝五谷杂粮服食五石、灵芝、元气之类的东西。
  
  ©《本草经》
  
  显然,古人所谓的辟谷,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不吃。
  
  其实,是在不食或少食五谷的同时另有服食之法。
  
  瞧瞧,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在节食减肥时吃代餐?
  
  那么,古人辟谷的时候,究竟吃一些什么东西呢?
  
  书中所载辟谷服食之方多达百余种,大体分三类:
  
  (1)代谷类饵食
  
  这主要是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药食——比如胡麻、茯苓、黄精、人参、白术——配伍制成膏丸于断谷后服用,起到代替谷物的作用。
  
  代谷类饵食中较常见的有辟谷胡麻汤(取上好胡麻三升,去皮,九蒸九晒,捣为末;上好茯苓三两,细杵为末;烧开水,先下胡麻末,煎两三沸,次下茯苓末,又煎数沸,加入少许酥、蜜,辟谷者饥渴时饮食之)。
  辟谷的由来、功用以及注意事项   
  ©《本草经》
  
  也就是说,辟谷时饥饿难耐就吃一点特制的饵食。
  
  (2)顿饱类饵食
  
  顿饱类饵食和代谷类饵食一样都是为辟谷特制的。
  
  不同的是,一个是在断谷前服用,一个是在断谷后服用。顿饱类饵食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这样,一顿饱餐,食后长期不消化,故能耐饥(据说,牛酥、羊酥、松脂、蜡、蜜各三斤,和合蒸食,三年不饥)。
  
  (3)养食类饵食
  
  所谓「养食」,是说餐后服药保养所食令不消化。
  
  有人提到饱餐后顿吞生大豆三升可致数十日不饥。
  
  2.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辟谷究竟有什么用?
  
  对此,葛洪(晋)在《抱朴子》中有客观的评价。
  
  葛洪指出,辟谷确实是有些效用的,主要有四个:可以省一些伙食费(「可省肴粮之费」);对于某些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少食乃至断谷不是坏事(「差少病痛,胜于食谷时」);遭遇饥荒时忍饥挨饿之术还能够派上大用场(「若遭荒世,隐窜山林,知此法者,则可以不饿死也」);可以减肥(「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至于说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啥的,葛洪认为纯属胡说八道,提醒大家别上当(《抱朴子》:「道书虽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
  
  ©《抱朴子》
  
  葛洪强调,辟谷不当会伤身(「体力不任劳」)。
  
  所以说呀,那些在玩辟谷的朋友可得注意安全哦!
  
  3.
  
  要想准确把握辟谷还是得结合时代背景——先秦。
  
  先秦,尤其战国,是一个群雄逐鹿、兵荒马乱的时代。生在那个时代,就寻常百姓来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至于世外高人,比如隐居山林修行悟道的人士,想吃上一顿饱饭怕也没那么容易。
  
  这也就意味着辟谷的出现为的不是养生而是忍饥!
  
  4.
  
  如今,吃饱饭不是问题了,问题是——营养过剩。
  
  这样,倒是完全有条件玩辟谷折腾一下自己。不过,要提醒、要强调的是在辟谷时多多少少要吃点东西,至少要及时补充一些水分。为啥?因为,肠胃时时刻刻都在蠕动,没有食物供其消化它就只能消化——自身。
  
  你想,给自己折腾出了胃溃疡或肠道粘连,多冤?
  
  5.
  
  在这,可能有人要说古籍中有很多辟谷成仙案例。
  
  案例多是——传言。即便出现在正史,也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