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中华术数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数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是以宇宙最基本的真理大道为基础,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三才、五行之道为运筹和协的原理,把音律、历法、星象、气候、地理、医术、人文、宿命、佛法、道术等等各个学科统一成为伟大的整体观的学问,它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乃至一切学科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运律,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个运律和联系就是“数”。
所谓数,任何事的生、老、病、死和成、住、坏、灭都有个定数。就是事物在时间、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量的关系。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五行、三才等等,它们都在一定的数中,都有着不同的数量关系。数有大数、中数、小数。数就是一种机运规律,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不同的数,体现了事物不同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机制,数的演变,体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纷繁复杂和矛盾对立的统一。
所谓“术”,就是各门学科的各种技术,如道术、方术、法术、医术、相术、预测术等等以及一切科学技术与技法。它反映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数术者对一切事物都既讲它的数,又讲运筹它的“术”或“法”。
中华术数四大系统-“运势学”“运学”“测学”和“运筹学”
古代数术虽然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易数”和“象数”两大内容。“易数”包括了太极、八卦、九宫、河图、洛书、阴阳、四象、五行等等,它是论述天地人的产生、发展、衰亡、运动、变易的以“易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太极八卦等都是以数的组成而组成、以数的演变而演变。“理”是包含在数中的。因此,称之为“易数”或“理数”。“象数”则是反映事物运动之理数、表象的,都是“数”的一种运动变换机制,或者说万物的运动都是从“数”上表现出来的,数的变换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正象我们现在的数学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物质运动一样,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同样是有着它必然的归宿的,只不过我们所说的“数”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演算,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中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运动表象和规律。因此,通过自然界各种变化的现象来确定、运筹和演算事物运动变化规律之数,这是象数的内容。所以,象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理”的实践运用体系。象数理论包括了《易经》占卜、六壬、奇门、太乙、星占、面相、堪舆等等一系列利用时间和空间以及自然界一切现象进行占卜和预测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随机的,是随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和所处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来确定的。
每一种方法都有着自己的思维运算体系,但它们的“理”都是相同的,都是把不同的现象输入到一定的数理模型中,经过一番演算变换,再把结果返还到事物现象之中,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判断该事物的发展趋向和最终的结果。这些象数变换的依据都是从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易数”而来。
中华术数学分为四大系统,即“命学”、“运学”、“测学”和“运筹学”。
“命学”是讲定数,讲天数或大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必然的规律,它代表着事物必然性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的归宿。
“运学”则是讲变数、讲中数、小数和不定数,它表示事物偶然性的机变和阶段性变化。
命学和运学靠中数联系在一起。中数就是事物发展的中间环节,它是量变中的质变。由无数小数的发展构成了各种中数机运的变迁,而各种机变运动,就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大数和大运,最后走向终结。
“测学”就是一种具体计算机变之数的学问,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明及时把握机运的重要。 所谓“测”,就是人们通过数术学所特有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数理模型,利用自然界系统性、和谐性、全息性等原理以及自然之数的规律,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而求得事物矛盾运动的变化机率。这种机率学说有如现代数学的概率和模糊数学,它是运用模糊率、命中率等来衡量的。
“运筹学”则是以预测把握“机变”、“机运”为前题,正确地运用手段以趋吉避凶和运用谋略以作战经营等等。运筹学根据“命”、“运”、“机”、“变”等等所测得的重要参数,采用“趋吉避凶”、“背孤击虚”、“引人就范”、“避实就虚”、“颠倒阴阳”、“阴差阳错”、“生死以变”等等谋略法术,以达到改变环境、命运之目的。
运筹学说告诉我们,虽然大数是必然的归宿,是一个定数,但数的不同组合,就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从不同的方向,也可迈向同一个归宿。不同的运筹,就会使事物加快或延缓它的进程,改变它的运行轨道或方向,所以人的命运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和辐度内加以改变的,事物的发展也是可以随着我们的运筹而达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结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