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研究《易经》的经历
  
  自古研究《周易》的多从《易传》立论,试图以八卦象八物的关系为基础演绎卦理和经文。可问题是,那些言之凿凿的言论却从未推导出大家一致信服的结论。
  
  所谓易学基础知识,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太极图、天干地支等等,其实都与古经文内容无关。我们现在可以了解的利用卦象为人占卜的,它们所使用的原理与古经文所体现的内容并不一致。
  
  不存在一门所谓预测学的科学分支,预知事物未来状态,仍旧需要以了解该事物运作机制及普遍规律为前提。《周易》在周初的作用也不是预测,占卜是人类社会初期在各种应用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物,它假借神明的权威,帮助人们决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疑难。所以,学习《周易》是了解上古先民思想和生活的一扇窗口,而不是要掌握一种旨在预知一切的特殊本领。
  
  所以传统易学尽管典籍浩繁,但读后并不比不读更清楚。那些所谓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经文的阐释无助于我们对古经文的理解,那么我们该又如何选择《周易》的入门书籍呢?我就结合自己研究《易经》的经历,与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易的目标。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易经》?有人为掌握卜筮、相面、风水等技术去学习《易经》,其实《易经》与那几种科目没有关系。你可能会说了,这些科目是易学的分支,怎能与《易经》没有关系呢?我为什么说《易经》与这些科目没有关系呢,是因为这些科目所使用的基本原理与《易经》不同。
  回忆研究《易经》的经历
  八卦的知识,以及八卦图、阴阳五行学说等内容都是假托了“易经”的名字,其实都不是来自于《易经》这本书。《易经》与这些科目的共同点只是都用到了卦象符号,但对于卦象符号意义的理解则截然不同,而且使用这些符号占筮时的原理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只学习《易经》你掌握不了占卜、相面、风水等技术,那是与《易经》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
  
  有人为研究历史而研究《易经》,有人可能会问了,《易经》与历史究竟有啥关系呢?众所周知,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所以就一定会留下它所属时代的印记。比如,顾颉刚先生就做出过一些开创性的工作。
  
  也有人为探索《易经》的真相而研读它,《易经》被视为最难读懂的古籍之一,围绕着它有众多神奇的说法。好奇心会驱使我们探索它的真相,就是搞清楚这本书究竟讲什么,还原其作者的本意。所以读《易经》不仅是文学文字工作者,历史工作者的任务,同时也是哲学工作者的任务。我最初研究《易经》的动机之一,就是要探索它的真相,还原它的本义。
  
  所以研究《易经》也类似一次科学探索的过程,就是要在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卦象与经文文字中寻找某个规律性的内容。科学研究是在纷繁的现象中寻找规律,我们就是要在文字中寻找规律。我的思考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1.六十四卦卦象符号的意义是什么?2.卦名文字的含义是什么?3.这些卦象为什么会起这样的名字?卦象命名是否有统一的规则?4.卦辞、爻辞文字究竟是什么含义?5.爻辞解释爻相,论断吉凶休咎时是否遵循统一的规则?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读懂经文文字,因为经文毕竟是远古的东西,古今文字、语言是有差异的,不借助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古文字似乎是难以通读的。还好,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前辈做过很多工作了。所以,我读《易经》时主要选择了近现代较有名气的几个《易经》注本。主要有李镜池的《周易通义》,周振甫的《周易译注》,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其实在这些注本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不是这些较大部头的作品,而是一本由浙江出版社出版的叫做《周易直解》的小册子,这也是我最早读到的注本。
  
  由于开本小,方便携带,口袋里就能装下,所以翻看的最多,现在这本书已经残破了,但一直舍不得丢掉,我对它最有感情。这本书的优点是简洁直白,将古今注家的优秀成果做了杰出筛选工作。比如,遁卦的遁字,在多数注家解为隐遁,退隐时,它却直译为猪。这就使我避免走许多弯路,因为我再思考卦象与卦名之间关系时,直接考虑的问题是这个符号为什么是猪,而不是退隐。
  
  我在选择《易经》注本时,选择近现代的作品的主要是因为白话文更好读些。我的目标是通读经文,主要的困难还是在生僻字和难解字上,所以近现代的作品也满足了这个要求。选择较有名气的作品,原因在于下意识的认为既然是大家,就一定会有独到见解。而且,注本不能只选一本,一定要多选几家作品,因为现代人毕竟不生活在古代,研究古文字难免会有分歧之处,多参考几家意见,避免偏听偏信。
  
  古人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专家也不过是书比我们读得多些,所以无论哪家的观点,可以参考却不能轻信。一定要轻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选择,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手底下所有注本的观点都不能采信,这个时候就需要我自己结合卦象,卦爻辞的文义和语境,去体会某一个别文字的含义。比如,李镜池在《周易通义》里,将乾解为北斗星,这一观点最早来自于闻一多。但统观乾卦经文内容,很难将它们与北斗星联系起来,所以类似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不可以釆信。
  
  在文字训诂方面,高亨的成果是值得称赞的。但他认为卦名文字没意义,所以他译注古经文,不译卦名文字的含义,我个人意见,他的这一观点不可取,卦名直接体现卦象的意义。
  
  虽然有很多注本的帮助,但读通读懂经文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我下决心研究《易经》到最后写成《周易探源》,前后历时十年以上。那么,怎样才是读懂了《易经》?我们至少要知道以下内容:卦象符号是如何画制的,它们代表什么意义?古人画制卦象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卦象命名的规则是什么?爻辞解释爻象,论断吉凶体咎的根据是哪些?
  
  我感觉自己能够读懂《易经》,是类似一个顿悟的过程,大约是在2016年春节期间,可能由于正当年假,没有平时那么紧张,又想起了总想攻克的难题。所以又拿起一本《易经》来看,忽然,我感觉自己已经想通了泰卦和否卦的意义。小往大来,就是大近小远,或者亲大远小,比如丢弃芝麻,去捡西瓜。大往小来,就是小近大远,或者亲小远大 ,比如,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这次灵感般的“顿悟”以后,再来读经文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了。从那以后,思路就完全打开了,我逐卦做了分析,对每幅卦象的意义、卦名字的含义,以及卦辞爻辞的内容做了解读。其实,《周易探源》的写作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大概17年十月份的时候就出版了。
  
  回想这样一个经历,前期的积累是更重要的过程,所谓的“顿悟”其实是长期思考的结果。据说爱因斯坦研究狭义相对论时,时间相对性的概念也是由一个突然的灵感出现后,才得以解决萦绕于心头的种种难题。类似的灵感现象在很多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中屡见不鲜。所以,我说对于《易经》的研究,类似于一次科学探索的过程。
  
  按照传统易学的观点,八卦由伏羲氏观物取象画制,并认为八卦是象征天、地、水、火、山、泽、雷、风的符号。这是象理学说的起点。但是,我根据研究认为,八卦符号的创制与我国早期的四气四象的阴阳学说有关。
  
  季节与气候的更替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在以农耕为基础的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先民的关注与研究。所谓的四气,其实就是伴随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凉寒的气候。古人认为春夏温热为阳。春令阳气少故温而不热,是谓小阳,古称少阳。夏令阳气大盛,热极,是谓大阳,古称太阳。秋冬寒凉为阴,秋令阴气少,故凉而不寒,是谓小阴,古称少阴。冬令阴气盛,气大寒,是谓大阴,古称太阴。所谓四时阴阳,就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四气更替,如环无端。
  
  对于这一现象的符号描述,产生了二爻四象卦,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个符号。四象卦所代表的意义,不是纯符号纯数学的,它们的意义是四气四象阴阳学说的内容。比如,少阳符号的意义是小阳,应四时为春、其气温、应物象为生。
  
  在四气四象学说中,阴阳各有大小,这些观念也可以推广到社会领域中。比如,未成年的男子是小阳,成年男子是大阳。儿童是小阴,妇人是大阴。外出象生应小阳,远行象长应大阳,返还,折返象收应少阴,安居象藏应太阴。等等。比如,随卦中讲了小子、元夫两名逃犯,小子其实是震中少阳,元夫是兑中的太阳。同人卦中,同人即集合起来的一小撮人马,大师是指大部队。相比较而言,大师是太阳、同人是小阳。
  
  八卦的基础是四象,四象各分阴阳,就产生了八卦。即在四象卦上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就得到了八卦。所以理解八卦的基础仍旧是四气四象学说,而是观物取象。比如,少阳卦上面加一阴爻,就得到了震卦,少阳卦上面加一阳爻,就得到的离卦。震卦之所以名雷,不是因为这个符号象雷。理解它,应借助于大小阳之说。少阳卦前面加上一个阴爻,我们可以理解为阴气将阳气拦阻在居处之里,比如天上打雷时,不利于出行,人们都要返还家中躺藏。动物也怕雷,雷声一响,震惊百姓,动物们也吓得躺在洞穴里不敢出来。
  
  细读震卦的经文,它其实写了在雷雨天气下,路人与安居家中人的不同境遇。雷电客观上起到了将人或动物拦阻于居处之里的作用。所以震卦才名于雷。
  
  离卦,少阳上加一阳爻,代表小阳行健,向外或向上。明夷卦中以小鸟高飞来象征。旅卦中,以客居异域的的旅人为象征。既济、未既卦中,以强力涉渡的小孤狸象征。可见,在古经文中,离与火无关,将离卦强解为火,无法理解经文内容。
  
  有了八卦,然后八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与四相、八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四象、八卦的意义是静态的,只有六十四卦包含了两象,有两象就可以用来表征变化,从一象变到另一象,就是变。六十四卦的意义就是象变。六十四卦在古代被用作卜具,从而产生了不同于龟卜的筮法。所以,归根结底,《易经》的产生实质上是古代的四气四象学说在卜筮领域中应用的结果。这就好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药领域中应用而形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
  
  如果你读过《内经》,就不难发现中医的阴阳主要还是四气四象学说。自然科学延生以后,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是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文化具有一般的规律,先是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哲学或科学发展了便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联系的结果就是新技术的产生。所以《易经》的产生,是一个合理的文化现象,而不是某个智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所以历史上不可能有伏義画八卦这回事。卦象以及卜筮技术都植根于它所属时代的文化
  
  易德轩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关于回忆研究《易经》的经历的分析,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的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易经》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德轩网或是下载安装易德轩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德轩每天更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