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周易的自强不息精神
秦汉以来,大凡能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一类通史或教材中挂得上名字的学者,几乎都有研究《周易》的经历及其著作。不是这些学者成就了《周易》,将它从一本占筮书变成了哲学书、变成了修身治国的典籍,而是《周易》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学者: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开启了他们的智慧,净化了他们的灵魂。
《易传》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义理阐释。因为《易传易辞》中的一句疑问之辞: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后人遂将《周易》定性为忧患之作。
忧患之思,理应发乎得意之际而非困顿之际;周文王囚禁之中演《周易》,更多的是发愤之心,所以,他将《乾》卦列为《周易》首卦。《易传象》概括《乾》卦卦义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刚健,君子应当以天道为法自强不息。这句话,才算体悟到了周文王的本意;自强不息,是《周易》的真精神。
《乾》卦的六个爻辞向我们透露:自强不息不仅包含有君子终日乾乾、飞龙在天的奋发进取之义,还包含有忍耐、忧患、自悔三义。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是自强不息的起点。潜而勿用,原因有两:
一是自觉的积聚力量。一颗种子,在地下伸展根系,吸收水分养料,最后破土而出,往往漫长而又艰难。然而,越是漫长越是艰难的初始积聚,对于以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往往越是有利。孟子有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也是有为之人在其有为之前必要的力量积聚。忍,是力量积聚时期的核心精神。
二是与敌对垒时的量力而行。力量的强与弱,是比较的结果;选择进取还是隐忍,须因时度势。敌强我弱,就须忍;此时的忍,是明智而非怯弱,是争取时间积聚力量壮大自己。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是文王因时度势不得不前往殷都接受囚困,为自己部族争取时间壮大实力。如果没有周文王的羑里之忍,也就没有后来的武王克商和周王朝的一统天下。
华夏民族经风沥雨一路走来,既有艰苦卓绝的奋斗,也有忍辱负重的权宜。没有前者,后者便是没有脊梁的苟且者;没有后者,前者往往成为半途而废的失败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次出兵攻魏,皆无功而返;第六次出兵攻魏,命丧五丈原。正是一次又一次不自量力的出师,耗尽了蜀国的元气,成为三足鼎立中的第一个出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