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湖南的病人,到北京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志明老先生看病。刘志明老先生一听是湖南来的,便说,你可在当地到湘潭找陈厚忠,他的人跟他的名字一样。
每天早起锻炼后,必读一个小时的书,晚上读两个小时的书,天天如此,寒暑不断,用陈老的话,就是我是有一口气就要学一点,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1970年代,他就有一股劲,听到哪个地方有一技之长的医者,单用两条腿,跑几十里路都要去请医,甚至还跑到衡山去,这是南岳至尊的山脉。
陈老在全国治疗小儿疳积方面,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人物,甚至陈老在医院还专门开发了疳积灵冲剂成药,获得湖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奖。因此殊荣,还被载入《湘潭县志》里,以及《湖南中医名人志》。
湘潭大医陈厚忠看病三绝:第一老人风湿病。第二小儿疳积。第三妇科杂病。
陈老日诊量在100-150人。“我现在有个困惑,整个湘潭,甚至湖南,能够用纯中医日诊一百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想今后我这摊子该怎么办?”
1、高烧
孩子说,妈,我想睡觉。温度计一测39.6度,第一反应就是赶快送急诊,在医院里肌注安乃近,烧也没下来,肌注不行就换吊针,急诊降不下,就用最厉害的冬眠疗法,结果还没办法,体温不仅没降下,再一量42度,吓死我了。当时冬天很冷,所有的降温方法,酒精擦浴都用上了,我问医生为什么降不下来?
当时我也慌了,想到陈爷爷,立马打车赶到陈爷爷诊所时,诊所还没开门,我就守在他家门口。结果陈爷爷一摸孩子,便说,没问题。给开了三付中药,十块钱不到,上午一煎药吃,下午孩子还活蹦乱跳。
心想,怎么在医院搞了几百块钱都没搞好,陈老几块钱搞好。我说,陈爷爷,你真神,两付药好了,第三付药都不用吃。陈老说,这不能全是因为我,因为前面有医院,做了前行功夫。
2、昏食怪病
湘潭县一个21岁的女工。以前她身体很好,有一次突然无比饥饿,饭量倍增,饭后两小时迅速又饿了,吃很多东西都不解饥,这样连续半年多,直到有一天突然昏倒在地,面色苍白,苏醒后周身酸麻无力气,越来越虚弱。这种现象十天半个月就会发作一次,身体变得越来越没力。
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治疗3个月没效,后来几乎每天发作一次。越饿就越吃,越吃昏倒得就越快。不得已找中医治理,老先生说,这是食厥,古代又叫食中,民间又叫昏饭,发病跟暴饮暴食直接相关。厥者逆也,阴阳痞塞,气机逆乱,不相顺接。张仲景《伤寒论》上有“阴阳气不相顺接名为厥”的明训。
这种病脉象是滑数的,苔是白腻的,用消食导滞调气法,首选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15克,神曲15克,炒莱菔子12克,陈皮8克,法夏10克,茯苓12克,苍术8克,厚朴10克,枳实8克,砂仁6克,大黄6克。两剂药吃完不昏,三剂药后人变正常,再调方服三剂药病就痊愈,随访没有再复发。
这个案例,不禁让人惊叹,中医药之神奇,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平常之极乃为神奇。
像这种病,西医怀疑低血糖,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可中医牢牢抓住病人舌象脉象,以及发作诱因,迅速用最普通的保和丸平胃散,几剂病愈。
2、咳嗽
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陈老说,咳嗽就一个宣发与收降,治咳,要抓住肺的生理功能,肺主一身子气,主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这些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就能治好咳嗽。陈老说,咳嗽就一个宣发与收降,人的生理正常了就没有病理现象了。所以治咳先治气,气平咳自平。
陈老说,咳嗽的诊断在乎痰,遇到咳嗽,我不问你病程长短,关键要问你有没有痰,痰是稠粘的还是清稀的,稠粘热多,清稀寒多。

3、小儿中药补锌糖浆
当今时代营养不缺乏,就是吸收障碍。陈老采用健脾助运的方式,同时选取含锌量高的保健中药,口感又好,制成了中药补锌糖浆,治疗小儿缺锌症,效果非常好。
陈老临床观察100例缺锌的孩子,有80多例彻底治好,里面还有些小儿疳积的,因服用中药补锌糖浆,也得到治愈。
补锌糖浆基本方,脾肾同调,气血并养,非常巧妙。太子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24克,陈皮16克,熟地20克,制首乌30克,甘草10克。上七药打成粗粉,熬煎成糖浆,每瓶100毫升,一岁孩子每次3毫升,每增加一岁就增加1毫升,七岁以上的每次服用10毫升。
有一个小男孩两岁三个月,挑食厌食,胃口差,晚上睡觉容易惊醒烦躁,大便消化不彻底,这样一年多,头发枯黄,两眉间青筋暴露,西医诊断为营养不良,贫血。陈老给他用中药补锌糖浆,每次5毫升,每日两次。服一个月,胃口开,两个月体重增加了两斤多,长高了两厘米,头发随着转黑润,晚上睡觉不再烦闹,这样一年多随访,很少感冒跟消化不良现象,身体蹭蹭蹭就长高。用这小儿中药补锌糖浆后,治疗小儿疳积兼缺锌的,都能收到显着的效果。可见人体微量元素的缺乏,通过健脾助运,使消化功能加强,就能得到调整。
真可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微量元素产生之地。
特别是当今时代补锌的药物很多,但大都对肠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孩子本身脾为差,吃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加重厌食。
但陈老这补锌糖浆,避免了上面讲的所有缺点,不仅好喝,而且有好的效果。同时花费不高,药品易找,这是中医药生命力强大的所在。
4、温肺救逆治咳喘
陈老擅用温法治疗某些急难症。
一五岁大的小男孩,因为感冒一周多,没有及时看医生,迅速转为咳嗽,气喘,呕吐,面青,肢凉。这孩子又是早产,缺乏母乳喂养,先后天都失调,所以一病就岌岌可危。
陈老说,这是风寒闭肺,阳虚欲脱之象,急宜温肺救逆,降气平喘,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2.5克,细辛1克,附片4克先煎,陈皮3克,法夏5克,茯苓6克,苏子5克,白果5克,红参4克。竹沥水一勺,姜汁适量兑服。2剂。
孩子吃完药后,四肢转温,咳喘得平,去掉红参,再服两剂,就全好了。孩子避风寒跟慎饮食这两条,尤为重要,注意好,事半功倍。
5、温阳豁痰治心悸
29岁男子,在外面打工,经常在冬天春天时受寒咳嗽后就心悸,一年比一年加重,延续了近十年。曾十多次住院,医院诊断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有一次住院四天,咳喘心悸还有增无减,现在人治病常有种现象叫一住二吊三转院。因为老中医相继去世,青年中医培养又有些青黄不接。病人神识昏蒙,心悸气促到不能平卧,昼夜俯坐,严重到嘴唇发青,四肢冰冷,汗出粘手。医院赶忙请陈老用中医治疗。
陈老发现患者脉微细无力,喉中痰鸣不已,明显是五脏虚损,痰蒙心窍,急宜回阳救逆,豁痰开窍。方用大剂量的参附配合二陈汤加减。红参15克,附片30克先煎,姜半夏12克,桂心10克,茯苓12克,远志5克,干姜5克,鲜竹沥、鲜石菖蒲汁各一汤勺兑服。2剂,水煎后小量频频温服。
患者服完第一剂药,咳喘就轻了,两剂药下去,心脏不安跳动便减缓,喉中痰少,四肢暖起来。并且胃口开,自动想要喝稀粥。陈老看患者寸口脉还沉细,效不更方,再进两剂,遂得病愈。
这又是一个转危为安的经典案例。
陈老说,这没什么,是遵循古人回阳救逆,温化痰饮的思路。
急莫急于心阳暴脱,所以用大剂参附姜桂温阳固脱。
《黄帝内经》讲,诸窍易闭。
尤其是七窍玲珑的心窍,更容易被浊痰蒙闭,所以速用二陈汤豁痰,配合竹沥、菖蒲汁来通窍,之所以选择频频温服,是保持药力,方便吸收,跟温化痰饮。
真是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制造阳光,寒痰消散。
6、温脾利水治臌胀
肝硬化腹水,是比较危急的病症。一位47岁的男子,已经有肝硬化腹水6年了,先后6次住院,腹水消退后又回长。到后来下肢都漫肿如柱子,按下去一个坑一个坑,不容易弹起。小便没力,大便完谷不化。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而脉象沉细微弱,明显是阳虚阴盛,脾虚水泛。 ??
《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肝硬化腹水,必须要治脾,一是脾主大腹,二是脾主水湿,三是土能治水。
陈老马上用温阳利水法,选择实脾饮加减。就像把堤坝筑牢固,水利搞好,那么洪水就不会泛上来。
把人体脾土加厚,疏通好膀胱水沟,水患就能得除。方药为:
茯苓皮、肉各15克,白术12克,附片15克先煎,干姜5克,大腹皮15克,厚朴10克,草豆蔻10克,木瓜10克,桂枝10克,车前子12克,炙甘草6克。5剂,水煎,少量频频温服。
陈老治疗这些危重疑难病,大都叫患者服药时是少量频频温服。少量不伤胃,频频保持药力相续,温服能通经脉,保气阳。
结果病人吃了几剂药后,尿量大增,胀鼓鼓的肚子,渐渐回缩下去,手脚转温和,自动索要饮食。守方,前后用25剂药,腹水全消,喘咳除,恢复正常。然后陈老又开了参苓白术散给患者后期保养。
7、一辈子都要挺胸收腹
为何老师年近古稀,比年轻人还有活力,有什么养生之秘?一辈子都要挺胸收腹。这一句话已经道尽练功之秘,在风水歌诀里头有这样一句话说,真龙落脉,必顿成星形,开面展肩,挺胸突背……
一个人正气足不足,能不能虎背熊腰,会不会伤精,从他的身形面貌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对于当今低头一族,埋首电脑手机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一支猛针扎到了大家的要害跟弱点。
坐卧不当风,走路要挺胸。
我每天早起一杯温水,加上40分钟运动踢腿,每天都踢一百下,子午觉一定要睡,下午精神好。
我们白天虽然很忙,但晚上倒在床上都是一觉到天亮。
《心相篇》上讲,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8、贫血
贫血对药——鸡血藤、石苇。一贫血的妇人,老先生说,辨证汤方中加鸡血藤与石苇,这一个对药对贫血效果特好。鸡血藤重用30克,石苇5克左右。陈老说,还可以加些代赭石,色红,取象比类,对痿黄病,各种贫血都有效,这是经得起检验的。脱发患者,陈老先生说,二至丸加补骨脂,外用生姜擦头发。
湘潭名医陈厚忠公开拿手的临床秘方,德“医”双馨,活人无算(中)
9、爽口零食多作疾,零食养病不养命
养孩子就是养胃气,胃气源源不断,绝无生病之理。小孩子常见病就是二太,一太就是太阴肺,伤寒外感,二太是太阴脾,食积阻碍消化吸收。一般孩子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多是肚子里有积滞,消化不好,导致正气内塌,外邪入侵。孩子一挑剔厌食,就吃消积方。 陈老治小儿食积经验,和胃进食饮:神曲、山楂、炒麦芽各15克,法半夏6克,茯苓8克,陈皮5克,炙甘草4克,木香2.5克。上药加水700毫升,浸泡30分钟左右,先用武火煎沸,再以文水煎20分钟,取汁,再水煎1次,二汁混匀煎至250毫升,分3次饭后半小时内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厌食证。加减:脾不健运者,加土炒白术,重用茯苓;胃不纳食者,加鸡内金,重用焦三仙;气虚体弱者,加太子参、怀山药;胃阴虚者,酌加木瓜、乌梅;平素易感冒或稍兼外感者,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10、难治性泄泻
与食积相对的就是小儿泄泻。陈老过去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难治性泄泻20多例,效果还算满意。
有位两岁半的小孩,经常腹泻,呈蛋花样,夹有消化不彻底的谷物。住院用消炎补液,拉得更凶,大便一天达15次。家长很害怕,着急找中医调理。孩子面白少气,排泄物像痰水一样滑利,明显是水湿内停,脾阳不振,于是开出:茯苓8克,猪苓6克,泽泻6克。土炒白术5克,桂枝2克。车前子8克,附子4克(先煎)。小孩子只服一剂药后,泄泻由15次变为2次,睡觉不烦躁了。药证合拍,效不更方,再进1剂。并交代后期护养很重要,必须远离油腻生冷,用少量米粥养胃气。孩子自动觉得饥饿,第3剂药吃完就好。
陈老说,我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泄泻,大都是经过医院补液抗炎好不了,排除痢疾,中医辨证是水湿内停的。究其理,有苓术泽泻利水除湿,桂枝气化解表,可收到云开雾散,舟行水流之功。
正如《黄帝内经》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水液能出。加入车前子也有利小便实大便之意,即《药性赋》言,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陈老认为加味五苓散,能加强脾肾升清降浊功能。古人讲,无湿不作泻,脾肾阳不伤则不泻。而这加味五苓散既能培土制水,也能助阳气化,如此制阳光消阴翳,何患水湿不去,水泻不愈!
11、失眠是阳不入阴与阴易出阳
不容易入睡的烦恼,叫阳不入阴,用黄连温胆汤,引阳入阴,还可加龙骨、牡蛎,治疗难以入睡。而容易醒的,叫阴易出阳,用酸枣仁汤,还可加珍珠母,治疗易早醒者。要抓住阴阳的互根互用。我们一下子想到如果两个都有。陈老说,两个都有,就合起来用,合方治疑难。
12、小儿抽动症
陈老每天看几十例小儿抽动症,用纯中医,基本拿下小儿抽动症,但陈老基本都不把话说满。陈老认为这个病的机理有一个是慢脾风,当然抽动有肝的问题,肝主动主风,所以我们治疗的方案是从肝脾入手,疗效看来还不错。我用方是温胆汤加芍药钩藤汤。当然治本还有四君子、六君子打底,有时要用点老鹳草,这是一味好药。这个病主要还是要去痰,怪病治痰,去痰就要健脾。
这个病跟风木动摇有关,土虚则木摇,土实则木牢,强大脾胃更容易好,这叫培土固木,抽动就会减少。
为何这时代小儿抽动症会日渐增多?陈老说,跟当今社会有关,现在的孩子受声光电热能的刺激太多了,自动多动浮躁。所以只要远离手机电脑,一切辐射风动之象的物品,稍微配合点中医思路,基本百分之八十都能断根。
13、桃核承气汤妙治结石绞痛
陈老特别求教于省中医研究所的朱佑武老前辈。老前辈说,在绞痛发作时,服用桃核承气汤,近期止痛,效如桴鼓。陈老用此方先后治疗泌尿性结石绞痛11例,均收到药到痛止之效。这对于绞痛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陈老说,这条经验得自朱氏,不敢私藏,今特介绍给同道,方药煎法如下。桃仁10克去皮尖,大黄10克,桂枝去皮6克,炙甘草6克,芒硝5克。前面四味药用水一升半,煮剩下半升,去掉药渣,融进芒硝,再用微火滚一下,每次温服100毫升,每日服3次,保护大小便通利更好。
有个33岁的妇女,一天晚上突然腹痛胀,彻夜未眠,呕吐,小便艰难不下,大便也坠胀难行。她自己服用止痛片,没有效果,赶紧请人抬到医院来。医院检查是泌尿性结石引起的绞痛,就用上面方子及煎服法,两剂药下去,大小便通畅,疼痛就消失了。陈老再改用排石通淋的汤药十多剂,排出像蚕豆大的结石,再拍片一看,找不到结石阴影了。
可见这汤方对泌尿系统的绞痛,有明显的近期止痛效果,而要化石排石,还需要另外辨证论治。
陈老说,他治疗11例患者,多则三剂,少则两剂,疼痛遂止,用《伤寒论》的古方,却没有同时服用其他抗炎镇痛的西药,便能收到如此疗效,祖国中医不可谓不妙。
朱老前辈说,本方也适合胆结石而导致绞痛的。陈老说,治疗胆结石绞痛,我只用过一例,效果不错,但因为病例验证不多,有待进一步观察。
14、调好月经粉刺消
有位做美容行业的妇人,脸上长痘有几个月。几乎没超过十点半睡觉,为何还一直会长痘?陈老说,妇人痤疮,一般贯穿始终要调经。一女,脸上长粉刺,5年怀不上孩子,天生宫寒。
老先生给她开五剂中药,月经一调,居然粉刺消了。只要守住调经,治疗妇科病,可立于不败之地。陈老说,经水未来调经,经水已来行经,经水停止要归经,这就是陈老调经的心得之言。
调经行经,我们都常用,如何归经呢?
陈老又看了一个阴虚火旺,血热的痤疮患者。陈老说,归经则是在月经干净或将净之时,用四物汤加枇杷叶敛肺,桑白皮降气等祛粉刺药,使气血归位,兼治粉刺。
15、赵国麟老先生的疮痈三法
为何现在脸上长各种痤疮的病人越来越多?陈老用手摸一位患者脸上的疮。摸完后说,治疗这类痤疮,我们分凹凸,里陷的要往外托,表凸的要往里消。
这是消托二法,治疗常规痤疮。所有痤疮患者都要遵循三条美容原则,这样好得快。
一清淡饮食。饮食不清淡,疮就会暴火;二早睡早起。常熬夜伤精,体虚,疮就会内陷;三生活规律。
生活没规律,必会紊乱内分泌。
陈老的师父湘医名贤赵国麟老先生是外科高手,陈老回忆当时跟师治外科疮痈就三法。
消方:仙方活命饮,治疮痈初起;托方:托里排脓汤,治疗脓疮已烂;补方:十全大补汤,治疗疮已收口,脓水清稀。再配合一点点膏药,治疗民间疮疡,基本上可以独领风骚,成为地方名医。
16、仙鹤草治慢性疲劳
仙鹤草又叫脱力草,江浙一带的人,把它作为一种补虚要药。陈老用了几十年,很多处方都有。一般人只把仙鹤草当止血用,实际上它也是补气药。虚劳损,没有它不行。现在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又不注重养生,很多人都有疲劳过度。
我们问老先生怎么用?普通人用可能没有我用得广泛。一是治疗眩晕,不管耳源性眩晕,还是颈源性的。二是慢性疲劳,用补中益气汤加仙鹤草20克治疗慢性疲劳。慢性疲劳有三大要点:一神疲乏力。二少气懒言。三倦怠喜卧。
17、国宝级的秘方
我到衡山采一种药叫地下明珠,治痛症,一敷灵,凡是肩脚腰背有痛,一贴就奇效灵验。但我现在少用了,因为有一个不好现象,用这药后,局部都会发泡流水,然后留下一些疤痕,有些人嫌损坏了皮肤不美观。只需用一分钱,硬币那么大,那么薄的量就足够了,贴上去三四小时后,就要撕开,起泡就达到了疗效,把泡刺破,流出黄色液体,痛即消除。家乡人听说有一个人是治各种痛症的高手,靠一种药养活一家,但他的药从来都是秘而不宣的,不管是坐骨神经,还是颈肩腰腿通,药贴上去,局部发泡流水,迅速止痛,找他看痛症的人,门庭若市。陈老说就是地下明珠。
18、开方5要素
陈老说,医生为什么叫郎中,中有中庸中和之谓,所以我开处方一般守住这五个要素。第一毒药不用。第二重视寒热温凉的搭配。第三要护胃不要伤胃。第四要有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第五给邪以出路。一般一个处方能照顾到这五个要素就是个好处方,这也是评判一个处方的原则。
19、用药
陈老消积用鸡内金,但一般不用炒,用生的,因为鸡内金的有效成分最怕热,若炒过后药效就减退了。
碰到瘙痒这种常见病,陈老用到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三味药。陈老说,这三味药是治疗瘙痒的秘方,但药偏温一点。苍耳子有微毒,一般用几剂后,就改为葶苈子。
治失眠用炒枣仁,治嗜睡用生枣仁。睡眠障碍问题,都可以用枣仁。
陈老说,通肠五药经常用,一般都淤在中焦下焦,我就少用通肠六药的金荞麦,金荞麦偏清肺胃。
有些四肢发凉的寒性病,风湿病,退行性病变,一般都嘱咐患者用药渣煎水泡脚,增强疗效。如果脚痒了,用药渣煎水加醋。富人吃药,穷人泡脚。
20、大黄妙用:生用治黄疸
大黄是中药里的四大金刚之一。凡热结食堵,皆可用之,故有将军之称。陈老很推崇李东垣称赞大黄,能推陈致新,如勘定祸乱,以致太平。可是好多医家都怕他有虎狼的威力而不敢用。陈老不仅把大黄用于泻下攻实,而且还用于治疗虚证寒证。必须注意配伍、炮制、剂量和服法等。大黄既有泻下之用,也有补益之功,少剂量服用甚至还能延年益寿。
下面是陈老在《湖南中医杂志》上发表的大黄六用。
一32岁农民,男,突然全身皮肤眼睛发黄如橘子色。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吃不下饭,肚子又胀,小便还黄。中医认为眼发黄,身黄,尿黄,即黄疸也。就诊时,病人大便三天没通,舌红苔腻,脉数有力。有力无力辨虚实。脉一搭上去,应指有力是实证,实则泻之。清热、通腑、退黄。
也就是急开前后二阴,清利胱肠,使邪从二便出而速解。
当年大禹治水,发现黄河中下游有一个龙门山,这山狭窄,把黄河水挡住,一发大水,中上游就黄水涨满外溢,形成泛滥之象,大禹马上派人去凿开龙门山,使水能顺利通下,黄患得除。
用承气汤配合利尿方,取凿开胱肠思路,使上泛外溢的黄水,统统往下排,处方:生大黄12克,枳实9克,芒硝8克冲服,茵陈20克,栀子9克,郁金6克,车前子10克。三剂。
服完后,病人大小便通利顺畅排下无比臭秽的脏垢,身黄像退潮一样消下去。前后五次诊断,逐渐减轻大黄用量,黄疸全部消退,再检查肝功能正常。后来只教病人每日用3克大黄粉冲服,能健胃清肝利胆。
湘潭名医陈厚忠公开拿手的临床秘方,德“医”双馨,活人无算(上)
曾经有位湖南的病人,到北京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刘志明老先生看病。刘志明老先生一听是湖南来的,便说,你可在当地到湘潭找陈厚忠,他的人跟他的名字一样。
每天早起锻炼后,必读一个小时的书,晚上读两个小时的书,天天如此,寒暑不断,用陈老的话,就是我是有一口气就要学一点,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1970年代,他就有一股劲,听到哪个地方有一技之长的医者,单用两条腿,跑几十里路都要去请医,甚至还跑到衡山去,这是南岳至尊的山脉。
陈老在全国治疗小儿疳积方面,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人物,甚至陈老在医院还专门开发了疳积灵冲剂成药,获得湖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奖。因此殊荣,还被载入《湘潭县志》里,以及《湖南中医名人志》。
湘潭大医陈厚忠看病三绝:第一老人风湿病。第二小儿疳积。第三妇科杂病。
陈老日诊量在100-150人。“我现在有个困惑,整个湘潭,甚至湖南,能够用纯中医日诊一百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想今后我这摊子该怎么办?”
1、高烧
孩子说,妈,我想睡觉。温度计一测39.6度,第一反应就是赶快送急诊,在医院里肌注安乃近,烧也没下来,肌注不行就换吊针,急诊降不下,就用最厉害的冬眠疗法,结果还没办法,体温不仅没降下,再一量42度,吓死我了。当时冬天很冷,所有的降温方法,酒精擦浴都用上了,我问医生为什么降不下来?
当时我也慌了,想到陈爷爷,立马打车赶到陈爷爷诊所时,诊所还没开门,我就守在他家门口。结果陈爷爷一摸孩子,便说,没问题。给开了三付中药,十块钱不到,上午一煎药吃,下午孩子还活蹦乱跳。
心想,怎么在医院搞了几百块钱都没搞好,陈老几块钱搞好。我说,陈爷爷,你真神,两付药好了,第三付药都不用吃。陈老说,这不能全是因为我,因为前面有医院,做了前行功夫。
2、昏食怪病
湘潭县一个21岁的女工。以前她身体很好,有一次突然无比饥饿,饭量倍增,饭后两小时迅速又饿了,吃很多东西都不解饥,这样连续半年多,直到有一天突然昏倒在地,面色苍白,苏醒后周身酸麻无力气,越来越虚弱。这种现象十天半个月就会发作一次,身体变得越来越没力。
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治疗3个月没效,后来几乎每天发作一次。越饿就越吃,越吃昏倒得就越快。不得已找中医治理,老先生说,这是食厥,古代又叫食中,民间又叫昏饭,发病跟暴饮暴食直接相关。厥者逆也,阴阳痞塞,气机逆乱,不相顺接。张仲景《伤寒论》上有“阴阳气不相顺接名为厥”的明训。
这种病脉象是滑数的,苔是白腻的,用消食导滞调气法,首选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15克,神曲15克,炒莱菔子12克,陈皮8克,法夏10克,茯苓12克,苍术8克,厚朴10克,枳实8克,砂仁6克,大黄6克。两剂药吃完不昏,三剂药后人变正常,再调方服三剂药病就痊愈,随访没有再复发。
这个案例,不禁让人惊叹,中医药之神奇,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平常之极乃为神奇。
像这种病,西医怀疑低血糖,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可中医牢牢抓住病人舌象脉象,以及发作诱因,迅速用最普通的保和丸平胃散,几剂病愈。
2、咳嗽
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陈老说,咳嗽就一个宣发与收降,治咳,要抓住肺的生理功能,肺主一身子气,主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这些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就能治好咳嗽。陈老说,咳嗽就一个宣发与收降,人的生理正常了就没有病理现象了。所以治咳先治气,气平咳自平。
陈老说,咳嗽的诊断在乎痰,遇到咳嗽,我不问你病程长短,关键要问你有没有痰,痰是稠粘的还是清稀的,稠粘热多,清稀寒多。
3、小儿中药补锌糖浆
当今时代营养不缺乏,就是吸收障碍。陈老采用健脾助运的方式,同时选取含锌量高的保健中药,口感又好,制成了中药补锌糖浆,治疗小儿缺锌症,效果非常好。
陈老临床观察100例缺锌的孩子,有80多例彻底治好,里面还有些小儿疳积的,因服用中药补锌糖浆,也得到治愈。
补锌糖浆基本方,脾肾同调,气血并养,非常巧妙。太子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24克,陈皮16克,熟地20克,制首乌30克,甘草10克。上七药打成粗粉,熬煎成糖浆,每瓶100毫升,一岁孩子每次3毫升,每增加一岁就增加1毫升,七岁以上的每次服用10毫升。
有一个小男孩两岁三个月,挑食厌食,胃口差,晚上睡觉容易惊醒烦躁,大便消化不彻底,这样一年多,头发枯黄,两眉间青筋暴露,西医诊断为营养不良,贫血。陈老给他用中药补锌糖浆,每次5毫升,每日两次。服一个月,胃口开,两个月体重增加了两斤多,长高了两厘米,头发随着转黑润,晚上睡觉不再烦闹,这样一年多随访,很少感冒跟消化不良现象,身体蹭蹭蹭就长高。用这小儿中药补锌糖浆后,治疗小儿疳积兼缺锌的,都能收到显着的效果。可见人体微量元素的缺乏,通过健脾助运,使消化功能加强,就能得到调整。
真可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微量元素产生之地。
特别是当今时代补锌的药物很多,但大都对肠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孩子本身脾为差,吃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加重厌食。
但陈老这补锌糖浆,避免了上面讲的所有缺点,不仅好喝,而且有好的效果。同时花费不高,药品易找,这是中医药生命力强大的所在。
4、温肺救逆治咳喘
陈老擅用温法治疗某些急难症。
一五岁大的小男孩,因为感冒一周多,没有及时看医生,迅速转为咳嗽,气喘,呕吐,面青,肢凉。这孩子又是早产,缺乏母乳喂养,先后天都失调,所以一病就岌岌可危。
陈老说,这是风寒闭肺,阳虚欲脱之象,急宜温肺救逆,降气平喘,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2.5克,细辛1克,附片4克先煎,陈皮3克,法夏5克,茯苓6克,苏子5克,白果5克,红参4克。竹沥水一勺,姜汁适量兑服。2剂。
孩子吃完药后,四肢转温,咳喘得平,去掉红参,再服两剂,就全好了。孩子避风寒跟慎饮食这两条,尤为重要,注意好,事半功倍。
5、温阳豁痰治心悸
29岁男子,在外面打工,经常在冬天春天时受寒咳嗽后就心悸,一年比一年加重,延续了近十年。曾十多次住院,医院诊断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有一次住院四天,咳喘心悸还有增无减,现在人治病常有种现象叫一住二吊三转院。因为老中医相继去世,青年中医培养又有些青黄不接。病人神识昏蒙,心悸气促到不能平卧,昼夜俯坐,严重到嘴唇发青,四肢冰冷,汗出粘手。医院赶忙请陈老用中医治疗。
陈老发现患者脉微细无力,喉中痰鸣不已,明显是五脏虚损,痰蒙心窍,急宜回阳救逆,豁痰开窍。方用大剂量的参附配合二陈汤加减。红参15克,附片30克先煎,姜半夏12克,桂心10克,茯苓12克,远志5克,干姜5克,鲜竹沥、鲜石菖蒲汁各一汤勺兑服。2剂,水煎后小量频频温服。
患者服完第一剂药,咳喘就轻了,两剂药下去,心脏不安跳动便减缓,喉中痰少,四肢暖起来。并且胃口开,自动想要喝稀粥。陈老看患者寸口脉还沉细,效不更方,再进两剂,遂得病愈。
这又是一个转危为安的经典案例。
陈老说,这没什么,是遵循古人回阳救逆,温化痰饮的思路。
急莫急于心阳暴脱,所以用大剂参附姜桂温阳固脱。
《黄帝内经》讲,诸窍易闭。
尤其是七窍玲珑的心窍,更容易被浊痰蒙闭,所以速用二陈汤豁痰,配合竹沥、菖蒲汁来通窍,之所以选择频频温服,是保持药力,方便吸收,跟温化痰饮。
真是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制造阳光,寒痰消散。
6、温脾利水治臌胀
肝硬化腹水,是比较危急的病症。一位47岁的男子,已经有肝硬化腹水6年了,先后6次住院,腹水消退后又回长。到后来下肢都漫肿如柱子,按下去一个坑一个坑,不容易弹起。小便没力,大便完谷不化。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而脉象沉细微弱,明显是阳虚阴盛,脾虚水泛。 ??
《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肝硬化腹水,必须要治脾,一是脾主大腹,二是脾主水湿,三是土能治水。
陈老马上用温阳利水法,选择实脾饮加减。就像把堤坝筑牢固,水利搞好,那么洪水就不会泛上来。
把人体脾土加厚,疏通好膀胱水沟,水患就能得除。方药为:
茯苓皮、肉各15克,白术12克,附片15克先煎,干姜5克,大腹皮15克,厚朴10克,草豆蔻10克,木瓜10克,桂枝10克,车前子12克,炙甘草6克。5剂,水煎,少量频频温服。
陈老治疗这些危重疑难病,大都叫患者服药时是少量频频温服。少量不伤胃,频频保持药力相续,温服能通经脉,保气阳。
结果病人吃了几剂药后,尿量大增,胀鼓鼓的肚子,渐渐回缩下去,手脚转温和,自动索要饮食。守方,前后用25剂药,腹水全消,喘咳除,恢复正常。然后陈老又开了参苓白术散给患者后期保养。
7、一辈子都要挺胸收腹
为何老师年近古稀,比年轻人还有活力,有什么养生之秘?一辈子都要挺胸收腹。这一句话已经道尽练功之秘,在风水歌诀里头有这样一句话说,真龙落脉,必顿成星形,开面展肩,挺胸突背……
一个人正气足不足,能不能虎背熊腰,会不会伤精,从他的身形面貌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对于当今低头一族,埋首电脑手机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一支猛针扎到了大家的要害跟弱点。
坐卧不当风,走路要挺胸。
我每天早起一杯温水,加上40分钟运动踢腿,每天都踢一百下,子午觉一定要睡,下午精神好。
我们白天虽然很忙,但晚上倒在床上都是一觉到天亮。
《心相篇》上讲,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8、贫血
贫血对药——鸡血藤、石苇。一贫血的妇人,老先生说,辨证汤方中加鸡血藤与石苇,这一个对药对贫血效果特好。鸡血藤重用30克,石苇5克左右。陈老说,还可以加些代赭石,色红,取象比类,对痿黄病,各种贫血都有效,这是经得起检验的。脱发患者,陈老先生说,二至丸加补骨脂,外用生姜擦头发。
温馨提示:本文原创作者不详,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