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诀

修行人学习道法要诀一百条 养生的秘诀

  【天台道童撰】

  一、最有益处修行莫如做好眼前的善行。

  二、访道人只有明白自己德行深浅,才能与有道者相应。

  三、真修行人对日常琐事欣然而往。

  四、修行人的理性,在于豪不犹豫于任何必须要完成的事务。

  五、评价有道之士的道行前,自己要有深厚德行。

  六、评价任何人之前,要明白自然常理。

  七、无论多么玄妙的道理,都对应着切实的修行法则。

  八、一切高明的道经,千言万语不离妙道妙行与自然大成。

  九、自然是最硬道理。

  十、每天要问自己的一句话:今天你自然了吗?

  十一、每事要问自己的一句话:此事你自然了吗?

  十二、无事要问自己的一句话:此刻你自然了吗?

  十三、天机就是人人每天都能拥有的成仙机会。

  十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意和行为。

  十五、大修行就是全方位地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行。

  十六、清规戒律是通向道法自然的唯一捷径。

  十七、修行人直截了当自然化自己的行为,俗人常会不自然地了却一生。

  十八、真正修道人于自然妙趣大乐中自得,假修道人为了别人的赞美。

  十九、紫阳真人的以事炼心,忙里偷闲炼汞铅,才是直泄真修妙道的天机口诀。

  二十、丹诀虽然灵验,须得苦修证得。

  二十一、修炼金丹证道,是天地间最上乘妙道正途。

  二十二、修道与养生是无极和太极的的关系。

  二十三、养生的秘诀在于:一切先天灵妙直达后天之所。

  二十四、修道的秘诀在于:一切后天大有化升先天之初。

  二十五、真明师常常直说真妙行,假后学往往曲溺假邪法。

  二十六、能出家学道是三世积德,可在家修真须百代善缘。

  二十七、自然元力所充之身,心中常怀无穷欢乐,恐惧烦恼自然消灭。

  二十八、丹诀都是无比通灵臻于极妙,只有下的功夫才能的体会其中的灵妙

  二十九、与其千里访道得万法,不如回家下苦功一刻。

  三十、道中人常说“老道老道吃饭睡觉”,得真诀此说是正法,不得诀是邪说。

  三十一、“若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皆成宝。”这是尽泄天机之说。

  三十二、欲换明师求明道,不如跟定愚人学糊涂。

  三十三、依诀行功是明徒的所应做的唯一正事。

  三十四、绝大部分自称真心学道人,实则终日溺于俗事,往往荒废一生。

  三十五、修行苦志到极致,天地一新,万事大乐

  三十六、莫羡身后极乐土,当观眼前自然天。

  三十七、观天地之大朴,明日月之真光,和身心之灵丹

  三十八、修行人要昼夜耀神光于空寂,扬真意于无名,化万物于玄元,此中真消息便是大丹药物

  三十九、修真第一法诀:懒散终生无救,勤快随处登真

  四十、修道最需要悟性,悟不透,终生无救。而悟性加非常的勤奋谨慎,才能成功。

  四十一、炼丹最怕一曝十寒,此事须臾不可离,离者必败。

  四十二、多言数穷,是说的先天大限。修道人少说一句,光明大增。

  四十三、每遇一事,吾定念先求无极混沌,待其妙意袅袅徐生之际,再做安排,此道人之日用颠倒。

  四十四、修道不明待人圆融,是内无冲和妙意,则永远不明修真为何物。

  四十五、修道人好为人师并喜指点江山,是金木不交之象,当需反求其诸身。

  四十六、修道人昏沉,是药物不化,玄关不开,需要下死功夫才能悟透,做好这一段功夫。

  四十七、修行屡屡遭难不能坚持,或不由自主荒嬉,此是德行功行有损,口舌有缺,速修德苦行补救之。

  四十八、访道者要诚心虚心加耐心,切忌无明怨气加傲气。

  四十九、修炼事全在数十年的功夫,做得到方才有道。

  五十、明师的最大特点,是沉着勇猛加欢喜常在。

  五十一、修行人妙语,不外乎内外相应。后来者见古仙上师之外相妙行,定要寻觅内中真景,反之亦然。

  五十二、修真者屡遭困扰,是功夫见长,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是修行真境。练家子长功夫之际。

  五十三、自然是极致的铁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

  五十四、修道人要心意诚朴,生活有艺术感,做事有书卷气,心灵童趣,活泼淡定,不可稍涉邪念。

  五十五、修行人守太一清正妙气,虽常寂寂无为,却能纵横天地化生无限乐趣,是真修行。

  五十六、玄妙事常在清净门中生出,异常行为当在自然法中穷尽

  五十七、修真要紧处在于德行致密,德行要紧处在于日用致密,日用要紧处在于颠倒,此得妙得大趣关键。

  五十八、初学道忌讳只说在嘴上却不刻苦练,学道多年偶然小得忌讳故弄玄虚,小成后忌讳无功德障道

  五十九、是大修行人自然有大德行,是真修行自然得大妙行,这是天地自然安排,非假人力所能为。

  六十、俗念放下一分,妙道精进一分。道法高一分,白虎青龙陡涨,却来要你性命!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之际,不可将就混过。你混的了一时,老天定要拦住你。以往的修行毁于一旦。进步猛虎噬,退后强龙吞。

  六十一、做事常怀愉悦之情,则内功自然增上。修炼得妙乐融融,是大慧景象。

  六十二、修真忌讳死气沉沉,入定妙在活泼清净,采炼重在真意周全,沐浴必要自然安泰。

  六十三、入宝山空手而归者众,见高真得趣而行者寡。

  六十四、大道之景象,淡乎无味,不可言状!需待真有缘后学方能拾阶而上。

  六十五、自然气象玄妙,需有道者可得其一贯。

  六十六、少私寡欲,是得道者通德。

  六十六、众妙虚中,是得道者真性。

  六十七、道功最要身心效验,没有真实效验则不可称已得,切忌不可虚诞狂想。

  六十八、练家子要注意,致虚极守静笃不是目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真大景象。

  六十九、得真机后,自然常常惺惺昏默,是妙寂妙周妙相。

  七十、修道非同小可,乃夺天地造化之事,须得和光同尘,方圆逆从为知天顺理。

  七十一、古人丹经是实地功夫,虚设妙言,有真景象,无实做方,须得明师指点,不可妄自主张。

  七十二、学自然之窍妙最繁杂,一层一个景象,一步一样做法,非得于明师朝夕间亦步亦趋,狠下苦功若干年,不会有得。

  七十三、古人师道尊严,于学道为最严!父母管生不管死,师父却要于其万死中救命。

  七十四、学道久则怠慢心生,轻忽德行,是道心蒙蔽而不得法。得法者必定精、勇、柔、和、谦、明、正。天地正妙无不悉备。

  七十五、俗务俗缘最障妙道,要当下了断,凡嘴上推脱不能了断者终生不得正法。

  七十六、修行人当以众生解脱事为首要事,离此真情,永世真慧不开,道妙不悟,道业难成。

  七十七、修道人要学会十二时中,处事从容,待人温和,江湖有义,不说不义之言话,不做荒唐滥事,不可迁怒非礼,做人有方,内修外发,自然中矩。

  七十八、修道人须得脚踏实地,严格依次第,下学上达,不可标新立异追寻任何虚诞玄幻之事。

  七十九、修行法门千千万万,性命双修是唯一正途,学道者不可丝毫犹豫。

  八十、凡说性功成就,命功自然大成,此全然不得真传者之邪说!若真懂得命功,绝不会如此混说。

  八十一、凡说命功成就,性功自可悟透,也是不得真传者的痴妄。

  八十二、凡执有为法不能成就者,可告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有为法。

  八十三、凡说道法为有为法,层次低,不了义者,皆是修行中的门外汉。

  八十四、凡攻击道教理、法、层次别教者,不得与之辩论,此皆虚言妄说,久则自灭。

  八十五、佛理圆融无碍,出轮回了生死,是天下第一胜义。道法把握先天先机,夺天地造化,无为而无所不为,也是宇宙间独尊最上了义。此两者为世间罕有之妙物,同谓之玄元众妙。不可互相攻击。当然道法另有超然圣意,非通常修行人所能企及,故不得恣意漫度臆测尔。

  八十六、佛以生死为大,故超生死乃其终极关怀。儒家却以仁义为大,而平天下要紧,可以杀身成仁,此二者初看矛盾,其实有甚妙关联。不得当作互相贬损之理由。

  八十七、轻慢道经师者或是慧心不够,或仙缘未足,或做人品行阴德有损,虽然不一而足,是皆待教化之人。不可随意弃之不顾,圣人无遗。

  八十八、修道人于世间一切形而下之物品不得丝毫眷恋,否则内外精气常常会结就绝症。此乃为何历代仙师真人传功谨慎之因。

  八十九、明师教人随机点拨,弟子当时时刻刻揣摩师训之意,方才不会错过要路关头。若言师意不明,必定是未曾勤行力做,往往自己疏忽大意,毫无效验,久则生大怨恨,仙缘不久矣。

  九十、古训“至道至简至易”,得诀而勤行者,方能深明妙趣。学道须从简易处狠下功夫,不可纠结于无明小可谬论。

  九十一、修道必待护法辅助而后成,然而最大护法是自己明白世事洞明人情,先要内外通明,而后外来护法。

  九十二、徒荣师荣,为师不可不著力训诫。徒败师灭。为徒不可不谨慎行事。

  九十三、天机不可管窥臆测,需待明师一一指点。学道时依诀行功虽然是第一要义,却切忌盲修瞎炼,内心明白四达,须得修炼中仔细体悟。

  九十四、凡图谋即刻成就,立跻天仙,当下得丹,闻妙道反而狐疑反复,抱残守缺,再三挑剔,闻一悉明者,属于所知障道,挚情屏妙,理明行彷,此皆于大道缘浅,当需引而不发,使其自得自明然后可以训诫。

  九十五、凡以经文自误,执著一说不及其余,纠结一得不及全豹,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此皆是难救之下士,需待机缘或可解脱。

  九十六、妙士遇明师,可以只言片语之间,理法通悟即行既得即彻而明之,此所以“明理三言两语,得丹只在片晌。”

  九十七、此自然而然妙理,修之即刻得妙,是上士利器。修之不得妙意,是躬行不勤,真性泯灭,悟真难全,真意不至,速退尔后自检讨德行诚意之。

  九十八、夺先天自然之先机,把握造化之先,绝非人力所能为,要彻底放开俗情俗意,才能占先夺天,此人定胜天本意。

  九十九、学道之途最狭窄,修行全凭率真性。大漠之中孤独身,生死全在慧信中。

  一百、只管耕耘不论收获是正途。反之,欲知强求结果者,往往所得不妙不美,终生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