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佛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藏传佛教,由此得知对于转世尊者的诸多称谓,而这些称谓,常常使初入佛门者不知所云。尤其对活佛、喇嘛、仁波切能否结婚也不太明白,前几天又发现笔者的同门师兄也存在这个问题,故此,为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笔者特将自己修习密宗十多年的知识并综合网络上的相关解释供养大家,以正本清源!以下来自百度的解释,绿字为笔者所加!

“活佛”,主要是汉族民众对藏族地区的一些转世修行者的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当活佛圆寂后,寺院会使用不同的仪式,寻找活佛圆寂后出生的婴童。从中选定一名作为先辈活佛之转世的灵童。而后灵童会被迎入寺中,继承先辈活佛的宗教地位。(云中凤按:在汉地,称呼藏地修行转世者最广泛的是“活佛”)

“珠古” 是藏文(sprul-sku)的音译,意为“化身”,这是根据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之说而命名的。藏传佛教认为,法身不显,报身时隐时显,而化身则随机显现。所以,一个有成就的正觉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在各地“利济众生”;当他圆寂后,可以有若干个“化身”。换句话说,在这种佛教理论的指导下,藏传佛教对于十地菩萨为普渡众生而变现之色身,最终在人间找到了依托之物,即“转生或转世之活佛”。故“珠古”(即化身)是多种称谓中最能表达“活佛”所蕴含的深奥义理和精神境界的唯一准确、全面的称谓,因而是“活佛”的正统称谓

  “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译,该词最初是从梵文(gu-ru,固茹)两字义译过来的,其本意为“上师”;然而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因此,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导师”或“上师”。(云中凤按:活佛同时是喇嘛,但喇嘛不一定是活佛!活佛在藏地的宗教地位及受民众尊重的程度都要高于喇嘛!另外,在着装上亦有不同,活佛永远是穿黄上衣,而喇嘛是不能穿的。)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仁波切是“人中之宝”的意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转世活佛的几种情况:

1、因学识渊博,修炼达到很高程度而被上一级活佛确认为活佛的:比如笔者的根本上师扎西郎加活佛就是已经转世三次的格鲁派活佛。

  2、因对本寺政教事务作出卓越贡献而被僧俗群众要求转世的:比如笔者上师更尕松保仁波切就是拉萨扎西岗寺全体僧众因为佛爷学识渊博,对萨迦传承贡献极大而要求政府与寺院共同认定的活佛。

  也有些活佛因在世时失去威望或因寺院经济力量衰败、因战争或政治形势变化等因素而中断或不再转世的。

云中凤按:在藏地,活佛也好,喇嘛也好,虽然出家,但只要没有受戒或者还俗,是可以结婚的!这种情况在藏区比比皆是!只不过格鲁派因为一开始宗喀巴大师就制定了严格的戒律,故此,一般入了寺院的僧人是绝对不许结婚的。相对于黄教格鲁派的红教宁玛派就比较宽松,在家活佛也不少!比如最著名的年龙上师佛父佛母夫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实,对于活佛来说,结婚与不结婚都不影响他们的修行与成就,因为藏传佛教更注重修菩提心!为什么藏活佛与藏喇嘛相对于汉地师父诵经更有加持力也更慈悲一些呢?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衡量一个成就上师不要用世俗眼光去看待,而是要观察他们是否具有利益众生的无量菩提心与慈悲心!

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