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组合看姓名

清代的音韵学大家王引之父子写过《春秋名字解诂》,是一本专门解释春秋时期人的名和字之间训诂关系的专著,其所述也是中国传统起名字的宗法所在。

据史书记载,从周朝起,小孩出生三个月后要取名,及至长大成人,行过冠礼之后要取字。名和字之间在字义上通常都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联系。有的名和字是同义词,如: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樊须,字子迟(“须”和“迟”都是待的意思)。有的名和字是反义词,如曾點,字皙(《说文》:“點,小黑也。”“皙,人色白也。”);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之义,元晦,是大黑暗;二者意义相反。)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起,起名字的完整体系秩序就已经存在了。

但因为传播手段等种种原因并不普及,以至于有些名字的组合只注重外在寓意,却忽略了最实质的内在秩序,即内在的核心决定因素更在于五音组合的优劣——

例如: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其中,颜,是变宫的土音;子是徵音,水性;渊,是土音,水性。虽然名和字之间都具有水性的关联,但这两个名和字与其姓颜的组合之后,却导致了土克水、水克火的不济格局。前者是气运沉滞之象,后者是身心不安的困象;这些都符合史书中关于颜回命运节律的记载。

又如:屈原名平,字原。其中原和平字都具有宽广平坦含义的同质性,但从五音的角度来看——其中,屈,是角音,属木;原,是宫音,属土;平,是羽音,属水;这种名字的组合导致出现了“木克土”的格局,“木克土,不折服”,代表人一生抑郁、愤懑。这与史书中对屈原性格和命运的记载完全符合。

所以,起名字的重点就是不能背离名字的五音格局与实际对应人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