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有两重意思,一是与本地方言的谐音,二是与普通话的谐音。如,张世光,

就较好听,但如果姓“杜”,就是“杜世光”,与“都死光”谐音;吴才与“无

才”谐音,但如果姓李,就叫“李才”了,就很好,有理财的谐音;“王君智”

比较好听,但如果姓“韦”,叫“韦君智”,就与“伪君子”谐音。当然,如能

将此谐音巧用,则也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并且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如:“

彭博”与“蓬勃”谐音,有蓬勃向上之意;“潘峰”,与“攀峰”谐音,有攀登

高峰之意;“文彦博”与“文渊博”谐意,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意。这些同

音不同形的字,使人们一听到这些名字,就自然而然地与语言中有意义的同语音

词联系起来,使名字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在正常的情况下,姓和名是合在一起而不分开的。我们对名字的谐音,一定要和

姓氏连在一起考虑。按人之常情,给自己的子女取名,都会取褒义,或至少是中

性谐音的。如姓高,取名“高健”,谐音“高见”;姓程,取名“程刚”,谐音

“成钢”;姓彭,可以取名“友”,姓名合起来就是“朋友”的谐音;姓盛的人

可以取名“利”,姓名相合就是“胜利”。此外,假若想取三个字的名字,可以

在姓名谐音中或姓名谐音后加入别的字,使之成为三字名,如原名“彭友”的人

可以在姓名之间加入“良”、“善”、“常”、“益”等字,成为彭良友、彭善

友、彭常友、彭益友等新名字,不仅保留了原来由谐音而来的“朋友”原意,而

且还为“朋友”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又可以避免因单名过于简单而容易造成的

重名,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上这些都是很成功的谐音取名,其优点在于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使人感觉含蓄,不落俗套。

用谐音取名还一种情况,那就是“雅化”。有人小时候没有大名,只有小名,长

大后觉得小名不雅,又不愿改动太大,就用谐音的办法,找一个或两个比较文雅

的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名字。如,小名叫“影子”,长大后叫“英姿”。

 利用谐音取名字,其实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如在明清时期,张彪字越千,后

来因谐音改字“月阡”;赵冀字云松,因谐音改字“耘松”;著名文学家曹雪芹

,更是利用谐音取名的高手。高手在他的《红楼梦》一书里,把这方面的才能发

挥得淋漓尽致。如他认为生活本来是“原应叹息”的,于是便取出了元春、迎春

、探春、惜春四个人名。此外,他塑造的英莲是位命运坎坷的姑娘,是十分“应

怜”的。宝玉的伙伴秦钟是位多情公子,其名字也是“情种”的谐音。

 近当代利用谐音取名的人更加多了起来。如鲁迅幼名樟寿,是“长寿”的谐音

;又名豫山,因与“雨伞”谐音,遭伙伴讥笑,改名豫才,其中“才”仍与“山

”音近。又如当代政治家董必武,名字由他原来的号“壁伍”的谐音而来。上述

这些例子,尽管大多是用谐音改名的,但多能使由谐音而来的名字比原名更加具

有意义。因此,是不乏借鉴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