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字意义
龀(chèn)是一个汉字,本义为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的过程。该字的构造为会意兼形声字,从“齿”部,表意;“匕”声,表音。在古代文献中,如《说文解字》和《管子·小问》,都对“龀”字有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具体来说,男童八个月开始长乳齿,八岁时乳齿脱落换恒齿,称为“始龀”;女童七个月开始长乳齿,七岁时乳齿脱落换恒齿,也称为“始龀”。此外,“龀”还引申为泛指童年时期。
2. 字的读音与五行属性
“龀”的拼音为chèn,笔画数为10画,偏旁为“齿”,五行属火。
在五行学说中,火象征着热情、活力和成长,因此“龀”字具有积极向上的寓意,特别适合用于描述生命的早期阶段——童年。
3. 起名中的意义
将“龀”字用于起名,蕴含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美好祝愿。一方面,它象征着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提醒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另一方面,它也寄托了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的愿望。
例如,“始龀”可以理解为刚刚开始的人生旅程,寓意新生命的起点,非常适合用作名字的一部分。
4. 字典说明
根据字典的详细解释,“龀”字的来源和意义如下:
- 会意字:从“齿”,表意;“匕”声,表音。
- 本义: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的过程。
- 引申义:泛指童年。
此外,字典还提供了多个例句,如“未龀不入军门”(《管子·小问》),强调童年时期的特殊性。
5. 古典解说
在古典文献中,“龀”字的含义得到了深入探讨。以下是几个重要出处的解读:
- 《说文解字》:将“龀”定义为“毁齿也”,即牙齿脱落更换的过程。
- 《集韵》:进一步补充了“龀”的读音和意义。
- 《管子·小问》:“未龀不入军门”,表明儿童尚未完成换牙时不宜参与军事活动。
这些文献共同构成了对“龀”字的全面理解。
6. 相关诗词内容
在古代诗词中,“龀”字常用来形容童年的美好时光。以下是一些相关诗句: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龀”字,但诗中反映了童年记忆的重要性。
- “龆年已解诵诗书,齿落犹能记旧居。”(陆游)这里提到了“龆年”,与“龀”密切相关。
这些诗句通过回忆童年,表达了对人生初始阶段的怀念之情。
7. 成语相关内容
与“龀”字相关的成语包括:
- “龆龀之年”:比喻幼年时期。
- “始龀”:刚换牙的年纪,通常指七八岁。
- “齲齿未龀”:形容年龄尚幼,牙齿还未完全替换。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加深了人们对“龀”字的理解。
8. 组词举例
以下是“龀”字的常见组词:
- 龀童
- 龀年
- 龀岁
- 始龀
- 未龀
- 乳齿
- 换齿
- 童龄
- 稚齿
- 幼龄
- 齿龄
- 齿萌
- 乳牙
- 换牙
- 乳齿脱落
- 恒齿初生
- 幼童换齿
- 乳齿更替
- 乳恒交替
- 齿龄相称
9. 总结
“龀”字作为一个古老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哲学思考。从其本义出发,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人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关注,还能体会到他们对生命各个阶段的独特认识。
无论是作为名字的选择,还是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龀”字都展现了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寄托。通过对这一汉字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