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字意义
剝(bāo):“剝”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汉字,它的基本意思是同“剥”,即去除物体表面或外层的动作。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属于刀部,表示与切割、削去有关的行为。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剝”字从刀,彔声,本义为裂开、分裂。在古代文献中,“剝”还被引申出剥夺、削减等意思,并且出现在多个经典文本之中。
二、“剝”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拼音:剝的拼音是bāo,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读作pū或pōu。
五行:关于“剝”字是否关联五行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在传统姓名学里通常不会将其与特定五行相联系。
三、“剝”字用来起名的意义
由于“剝”的字义较为消极,通常包含破坏、分离等负面含义,在现代取名时很少直接使用这个字。如果确实需要以“剝”入名,则需慎重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印象,确保整体名字传达积极向上的意义。
然而,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剝”有时也被赋予了象征变化和新生的意义,如《易经》中的“剝卦”,它代表柔变刚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旧事物消亡后新事物诞生的一种转变。
四、“剝”字字典说明
康熙字典释义:
“剝”在《康熙字典》中位于〈子集下〉【刀字部】页141第21列,古文写作??。其注音为北角切,发音近似“驳”。具体释义如下:
- 【說文】:裂也。从刀,彔聲。
- 【玉篇】:削也。
- 【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
- 【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 【增韻】:褫也,脫也。
- 【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 【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
- 【詩·小雅】:或剝或亨。
- 【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
- 【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
此外,“剝”还有其他一些用法,例如作为力击的意思,以及表示打击枣树使其果实脱落。
五、“剝”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根据古代典籍,“剝”不仅指具体的物理动作,更涵盖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易经》中的“剝卦”揭示了一种由柔至刚的变化规律;《楚辞·九思》里的“剝”则描述了一种情感上的压抑与释放过程。
通过这些经典文献的引用,我们可以看到“剝”字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六、“剝”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剝”字出现在不少古代诗词作品当中,如《诗经·豳风》中的“八月剝棗”,描绘了人们在秋季采摘枣子的情景;又如《楚辞·九思》中提到的“肝切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类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七、和“剝”字相关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含有“剝”字的成语:
- 剥削成风:形容社会上普遍存在压迫和盘剥的现象。
- 皮破肉剝:比喻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形容惨状。
- 生吞活剝:形容未经加工处理就强行占有或模仿他人成果。
- 剝膿見骨:比喻彻底揭露问题的本质。
- 剝極則反:物极必反,坏事发展到顶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 剝削無度:无限制地压榨和掠夺。
八、“剝”字组词(20个词)
- 剝皮
- 剝奪
- 剝開
- 剝離
- 剝削
- 剝繭
- 剝柑
- 剝棗
- 剝蒜
- 剝竹
- 剝皮抽筋
- 剝茧抽絲
- 剝蔥
- 剝梨
- 剝栗
- 剝橘
- 剝花生
- 剝柿子
- 剝橙子
- 剝葡萄
九、最后的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剝”是一个充满深意且历史悠久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物质层面的去除行为,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现象。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剝”字因其较为负面的含义较少用于日常生活中,但它仍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剝”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于自然界法则及人类社会变迁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