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 - 中国文字
捱(ai),部首为扌,总笔画为11。在汉语中,“捱”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字义详解
捱的主要含义包括:
- 遭受;忍受:例如,“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又如“捱打”、“捱批”。
- 拖延;磨蹭:例如,“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捱。”——《水浒传》。
- 等待:例如,“好容易捱到三点半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困难地度过或走过:例如,“只得捱过此岭,且去沙角镇上了任,却来打听。”——《清平山堂话本》。又如“捱日子”(拖延时日)、“那时候捱一天算一天”、“捱了一年又一年”。
- 挨 ái (△捱):①遭受,亲身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捱饥受冻、捱打、捱骂。②拖延日子,别捱磨了,快走吧。'捱'又āī。
- 捱 āi:1.贴近;依靠。2.挤。3.依次,轮。
字在起名中的解析和意义
捱在起名中并不常见,因为它多带有负面含义,如“忍受”、“遭受”等。然而,如果结合其他积极向上的字,可以表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例如:
- 捱毅:坚韧不拔,毅力坚定。
- 捱强:顽强不屈,面对困难依然坚强。
读音和五行
捱的拼音为ái。在五行中,由于其部首为“扌”,属于木部,因此与五行中的木有关。
字用于起名的意义
虽然“捱”字在日常生活中多带有负面含义,但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它可以传达出一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在起名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坚韧不拔:表达出一种即使面对困境也能坚持下去的品质。
- 不屈不挠:强调一种面对逆境时的顽强精神。
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康熙字典》中对“捱”字的解释如下:
《康熙字典》〈卯集中〉【手字部】頁435第15 【集韻】宜佳切,音厓。拒也。
又俗谓延緩曰捱。
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根据《说文解字》:
“捱”字从“扌”部,表示用手的动作,意为“拒”或“延缓”。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忍受苦难或拖延时间的行为。
相关诗词内容
“捱”字在古典文学中多次出现,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例如:
- “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
- “好容易捱到三点半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相关成语
与“捱”字相关的成语包括:
- 捱饥受冻: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连饭都吃不上,衣服穿不暖。
- 捱风缉缝:形容到处钻营,寻找机会。
- 捱门逐户:形容一家一户地访问或搜查。
组词(20个词)
- 捱打
- 捱批
- 捱斗
- 捱饿
- 捱挤
- 捱剋
- 捱骂
- 捱批
- 捱头子
- 捱整
- 捱揍
- 捱板子
- 捱呲儿
- 捱磨
- 捱日月
- 捱时度日
- 捱天磨日
- 捱饥忍饿
- 捱门托熟
- 捱户乞怜
文章总结
捱字在中国文字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涵盖了“忍受”、“拖延”、“等待”等多个方面。虽然在起名中较少使用,但可以通过与其他积极向上的字组合,表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此外,“捱”字在古典文学和成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困难时的顽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