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趣谈
                                
   唐诗云:“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唐代李益诗)。这几句诗恰当阐发了姓名的很强个性和感情色彩。姓名,作为称谓符号,在人们记忆里,只要“称名”,就能够忆起“旧容”。
    然而中国人的名字,自古以来多同姓同名。同代同姓名者,史不绝书。如汉代有两个韩信,都封王爵,当时很不好称呼他们,数十年后的司马迁《史记》,才把他们区分为“韩信”、“韩王信”。唐中宗李显时有两个崔敬嗣,李显有一段时间被母亲武则天流放到房陵,房陵刺史崔敬嗣不因李显被贬而歧视他,依然对李显关怀备至。李显当上皇帝后,忘不了崔敬嗣的恩情,看见送考官吏名字中有崔敬嗣,便御笔亲点,短时间让崔敬嗣连升四级。后来李显决定召见崔敬嗣重叙旧情,见面后才知道对他有恩的崔敬嗣已死多年,沾到好处的是个同姓名的人。唐代名人中还有两个李益,两个怀素和尚,两个张宗昌;宋代有三个黄裳,清代有两个于成龙等。
    异代同姓名很多,如西汉有会稽太守朱买臣,梁元帝时又有武昌太守朱买臣。历史上也有三个莫愁,一个是洛阳人莫愁,梁成帝《河洛之歌》云:“河洛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二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这个莫愁远嫁给建康(南京)富豪卢员外为妻,故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语。另一个是湖北钟祥县石城莫愁,《唐书》载:“石城有女名莫愁,善歌谣。”,古曲《莫愁乐》咏道:“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浆,催送莫愁来。”唐诗人写下许多赞美石城莫愁的诗作,鱼玄机就写过:“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至于南京莫愁,是宋代以后文人将洛阳莫愁和湖北莫愁合为一体,创造出南京莫愁女形象而得名,鲁迅有诗咏之:“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无题》)。曾任文化部长的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无独有偶,六百年前的元代也有一个王蒙,他是元代山水画坛领袖赵孟的外孙,山水画成就很大,是著名“元四家”之一。当代著名作家李准著有《李双双》、《大河奔流》等优秀作品。晚清也有一个李准,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对辛亥革命有过功劳,他任职广东期间,不辱海防使命,据理争回国家领土和主权,现在西沙群岛仍有一个小岛用他的名字命名。非常巧合的是,晚清李准和今人李准都酷爱书法和戏曲,且都有建树,今人李准还收藏晚清李准的一幅书法作品。又如国民党元老张继,抗战后受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为寒山寺题写唐代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枫桥夜泊》诗碑,为了避免人们误会他沾古人的光,他书写时作了说明:“予素慕寒山寺胜迹,频年来往于吴门。迄今一游,湖帆先生以予名与唐诗人相同,嘱书此诗。”
    现代同姓名的人就更多了。旧中国有个上海市长叫吴国桢,当时有另一个吴国桢被上海法院判以死刑;为了不引起误会,国民党当局召集十三个叫吴国桢的拍了一个新闻影片,广为宣传,以提醒人们注意判刑的吴国桢不是上海市长吴国桢。至于当今社会,同姓名者多得难以估计。在老一辈革命家中,就有两个李达:一是“中共”一大代表,解放后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湖南零陵人;一是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陕西眉县人。一九五八年《红旗》杂志召开第一次编委会,原定编委是前一个李达,结果两个李达都来了,添一段佳话。在文艺界,上海《文汇月刊》曾为创刊一百期而邀请知名人士签名,其中就有两个“陈冲”,一个是著名电影演员,一个是小说作家。我国著名画家中也有两个关山月,皆擅长山水画,都曾为人民大会堂作过画,可谓太巧了,有时连邮局也常把信送错。于是他俩在作画题名时,一个加签“长山关山月”,一个加“漠北关山月”,以示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