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的古墓遗址出现义务“守陵人”
易德轩讯:在中国西部陕西省咸阳市,土路静卧乡间缄默不语,一个农民骑着自行车,走在麦田和苞谷地旁的小道上,一支手电筒,一根橡胶棒,默默守护着这里的汉代帝王陵,一守就是15年。
贺进是咸阳市渭城区康陵文管所一名普通的农民文保员。15年前,24岁的他当兵复员回家,没有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外出打工挣钱,而是选择留在家乡,成了帝王陵下的义务“守陵人”。
咸阳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为秦、汉、唐等13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之地。汉武帝茂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7座赫赫有名的帝王陵以及上千座陪葬墓,规模宏大。
位于咸阳市周陵镇的康陵为西汉第11个皇帝刘衎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父亲影响,贺进从小就对家门口的“土疙瘩”有特殊的感情。那时,不论是放羊还是种地,贺进的父亲每天都不忘在“土疙瘩”附近转几圈,还常对他说“不要小看这些‘土疙瘩’,它是先人留下的宝贝,毁在谁手里,谁就愧对祖先”。
但多年前,由于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有的村民将村子四周墓冢的土取来盖房,有的甚至在陵墓之上开荒种地。“我初中还没毕业的时候,村东边就有两个墓冢成了平地。”贺进说。
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文物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沉淀着百年的历史文明。“帝王陵墓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娃娃们以后也能看到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贺进说。
据康陵文管所所长张小君透露,文管所巡查面积有2.7平方公里,包括皇帝陵、皇后陵和陪葬墓。但目前只有2名正式职工,3名农民文保员,1只文保犬。“我们人手比较紧张,农民文保员没有工资,也没有节假日,甚至还要面临生命危险。”张小君说。
一天夜里,贺进在巡查途中发现有可疑人员在皇后陵附近的麦田里窜动,一边向文管所报告,一边迅速靠近,看见两人正在地面挖掘,情况紧急,等不了援兵,他故意呼喊几个村民的名字,吓得盗墓分子丢下工具迅速逃窜。
“守陵人”每天晚上8点整必会出门到陵墓附近转几个小时,但从不对家里人提起遇到盗墓贼的事情,怕他们担心。“我就告诉他们我出去锻炼身体了。”贺进笑着说。
赵印、赵超宁和贺进一样,都是康陵的义务“守陵人”。白天,他们种地或是在附近的工厂打工,运气好的话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运气不好还不到几百块。“看到周围打工回来的朋友,我就是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孩子,没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赵印说。
据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介绍,陕西省约有5000名义务文保员,大部分是农民,“中国是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物保护不能光靠政府部门,还要依靠民间力量”。3年来,陕西省共破获文物案件89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5名,追缴各类文物2698件,义务文保员起了重要作用。
陕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古遗址、古墓葬37820处,古建筑8000余处。在康陵西南角文管所简陋的院子里,听说文物保护也逐渐走上高科技之路,贺进望着眼前的帝王陵,目光深邃,“即使有了电子‘守陵人’,我也要继续守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