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先生:
我们再进入下一段的分享、赏析。这一段是讲“心斋”的。我们先看原文: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
“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
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
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
入则鸣,不入则止。
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
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
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
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这段是庄子借助孔子的口,描述至道修炼的顿法。在庄子悟道证道这个体系里面,心斋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什么是心斋呢?
颜回(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这也是我们的问题,)孔子简要地说:虚者,心斋也。
怎么达到真正的“虚”呢?这里有些流程:
第一步是凝神一志。怎么样凝神?原文说:先以耳朵听气——原文里说的比较简略,不同的传承,可能有所不同。在大道家园普传的道家大成净土里面(点击了解),这里是要借助咒语的,其他老师或法门可能会借助呼吸(传承不同,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听息。
第二步,通过“听”初步凝神静心后,就要进一步的深入到“听”的境界里面去。一开始是用耳朵听,然后逐步过渡到用心听。当我们“听”的耳光可以停止在耳朵,不向外面求逐的时候,后天有分别的人心就会与大道契合——这就是“符”;
第三步,这个时候要放弃“听”的行为了,因为“听”还是有主观的意识在内,只有连“听”都放弃,才可以体悟到“气”的真正的虚空属性——虚空到什么程度?万事万物、一切事物都在其中——这就是“待物”。
什么是“待物”?可以包罗、容纳天地万物就叫“待物”。
“心斋”往往是与“坐忘”联系的。
何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是庄子的原文)。意思是:忘却自己的形体,罢黜、摒弃自己后天的耳目及后天识神的小聪明,脱离形体和知识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
心斋的各阶段,其实也是坐忘的深入,最后的境界都是一致的。
颜回得到心斋的教诲之后,就达到“未始有回”的境界——就是连颜回这个“人”也虚化掉了。孔子就进一步指点他深入之后的内景,这里用到一个术语叫“虚室生白”,这是本性的光明凝结而成,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谓的“玄关”,也是老子所谓的“希夷”。
以玄关而悟道,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之所以能画出亘古而有效的天地法则(天地之卦象),就是因为他在画卦之前进入了杳杳冥冥的状态,也就是玄关。
玄关悟道法,是道学开悟的诸多方法里面的不共法门、终南捷径。
而后面的篇章,是指导在玄关成型之后,如何以心斋法在日常生活之中待人接物,甚至治理国家的秘诀。这个我们在下文还要继续谈。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至真说说】:这篇文章是庄子至道修炼顿法之”心斋法“!老师已经把”心斋“、”坐忘“、及”听息“、”凝神“的方法次第以及”待物“、”虚室生白“、”玄关“、”希夷“、”符“的概念,都解释的明明白白了,多看几遍吧。根器高的道友在这里顿悟也是可能的噢!
【普及道学名词】”心斋“、”坐忘“、”听息“、”凝神“、”待物“、”虚室生白“、”玄关“、”希夷“、”符“。这些词是读道学经典以及修炼必须要懂的,不仅仅是懂,还要深刻领悟。多读几遍这篇文章吧。
附《道德经》: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天隐子·坐忘》: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
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
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
何谓“不行”?
曰:“心不动故。”
何谓“不见”?
曰:“形都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