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


       易德轩讯: 昨天,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再次传来好消息,继前一天新疆天山成功入遗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通过表决入遗。至此,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拥有46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明年,大运河、丝绸之路两处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将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冲击“世遗”名录。今年刚入选的两项“世遗”与大运河虽然在遗产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发源地、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依然可以从中汲取部分成功经验。

    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冬冰表示,大运河申遗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其前景既有希望也有挑战,作为一名申遗人,最看重的并不是申遗结果,而是如何通过努力,引起全社会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注并吸引社会各界加入到保护行列中。

    世界遗产分类

    文化、自然、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

    对于“世界遗产”,许多人并不清楚,即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定义下,其分类也常常令人糊涂。

    根据相关文件,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根据形态和性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与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遗产相关的概念还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记忆遗产等。  

    新增两世界遗产

    新疆天山:独特的自然遗产

    新疆天山属于自然遗产类。其长达1760公里,占天山总长度的2/3以上,横亘新疆全境,跨越9个地州市,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

    此次申遗成功,天山凭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显著的景观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这三大优势。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同时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天山展现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温带干旱区山地综合自然景观。同时,天山还是全球温带干旱区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景观

    哈尼梯田则属于文化遗产类别的文化景观。此次,哈尼梯田以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成为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汉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哈尼梯田规模宏大,仅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整个梯田从山脚到山顶断断续续、蜿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级数高达3000多级。

    哈尼梯田与自然环境结合得特别紧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水系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使之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和谐与耕耘是哈尼梯田文化最突出的特点。 

    大运河申遗

    七八月迎国际专家现场考察

    与大多数遗产不同,大运河属于文化遗产类别的线性遗产。所谓线性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

    今年1月,大运河联合申遗文本顺利通过世界遗产中心审核。根据计划,今年七八月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派出世界遗产专家现场考察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管理、监测等诸多内容。目前,包括扬州在内的联合申遗城市正在作迎检前的最后准备,环境整治、遗产点本体修缮、保护管理状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比申遗结果更重要的是保护

    冬冰说,中国今年申报的天山、哈尼梯田两个申遗项目都顺利通过大会表决,加上近11年来,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连续取得了成功,给大家带来了中国申遗很容易的表象,社会各界更关注申遗成功后,大幅提升项目所在城市、景观知名度,为旅游开发带来无限价值。

    “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冬冰说,随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越来越多,国际上对中国申遗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将来,中国的申遗项目若想成功,让国际专家认同中国的保护措施与理念异常重要。

    “保护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认同,也是对世界的文化承诺,申遗过程更应该关注遗产保护。”对于大运河申遗,冬冰表示,今年是申遗的爬坡冲顶之年,各联合申遗城市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协作,既要做好各自的申遗准备,也要做好管理工作,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倡导全社会树立遗产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共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