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高招骗子的各种伎俩
易德轩讯 今年年高考在即,各种招考诈骗活动也粉墨登场,历年高考前后是各类高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通过总结近年来招考期间骗子的伎俩,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不要上当。
“在国内现行考试体制下,教育公平是奢侈品。您只需拿出一份信任和胆量,即使孩子成绩不好,高考照样能成功。”近日,浙江省绍兴柯桥市民钱女士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了这样一条广告语,还公然叫卖“2013年高考答案”,该网站自称是一家专为高考考生提供高考答案服务的专业网站。办案民警《法制日报》透露说,数名利用高考向学生及家长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笔者了解到,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将高考作为人生一次最重要的转折点的这种心理,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等虚假信息,对于数百万高考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嫌疑人经事先预谋后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高考试题猜想的信息,称能猜中较高试题几率。不久前,温州市平阳县妇女刘某在网上浏览该信息后,竟信以为真,在网上花了4999元购买一份普通版的《高考试题猜想》,后追加6000元购买钻石版《高考试题猜想》。嫌疑人以购买钻石版需14000元的押金为由向受害人索要,刘某仍未发觉,最后总共被骗24999元。
网上出售所谓“高考试题、答案”都是骗钱的把戏。此外,公安、教育等部门还将联合打击高考作弊行为,对严重违规者一旦查实,不但取消今年考试或录取资格,还将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试资格等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档案,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高考一结束,诈骗分子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另外一个群体:希望能够通过“特殊”途径进入高校。这些所谓的“特殊方法”欺骗那些高考失利的考生和考生的家长们,从而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从目前的诈骗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殊”途径:
第一种是混淆高等教育类型。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事实上,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
瑞安市仙降街道考生张某家境富裕,但成绩不理想,有人偷偷告诉张某,只要其能出一笔“活动费”,就能保证他即使高考成绩不理想,也能去上海某大学上学。张某毫不犹豫地给了对方一笔钱。此后其父细查之下才知道张某被骗,庆幸的是他还未去就学,否则他就会发现就读的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
第二种是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
去年7月中旬,平阳考生王某由于高考成绩差,只能选择读个“三本”,王某和家人心有不甘。这时,王某的家人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称,他与某某大学的领导关系很“铁”,通过这个“特殊渠道”,在“内部指标”上动点手脚就可以帮王某上二本。结果,为帮求学心切的儿子,王某的父母将5000元汇给对方,之后“神秘人”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第三种是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第四种是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其实,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提前填报志愿,参加高考,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经各地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第五种是打着“补录”旗号行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称录取过程中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第六种是冒充高校人员,利用雷同网站诈骗。不法分子在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宣传,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教育部通报的一起涉嫌虚假招生宣传的案件中,河北人周某建立了36个仿冒各省招生考试机构的非法网站,冒充高校人员签订代招学生协议,违规协助开展招生工作,并按介绍录取的人数由有关合作办学机构返还其提成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