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首例恐龙足迹


易德轩讯:

           日前,中外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发现了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龙游泳足迹。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同时发现的还有一罕见的,包括多种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的足迹组合。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者张建平、邢立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马丁?洛克利,甘肃地质博物馆李大庆等专家学者在《科学通报》上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并对讲述了这个重要发现背后的曲折故事。

支格阿鲁的马蹄印?

2003年7月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昭觉县文物管理所的宁静,这位造访者名叫杨昌华,是昭觉县三比罗呷铜矿管理办公室主任。正是他为文物管理所俄比解放所长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在采矿的过程中,矿工在一个新暴露出来的,约1500平方米的泥质粉砂岩层面上发现了数百个奇特的凹坑,这些凹坑大小不等,组成了至少12条行迹。究竟这些凹坑是什么呢?俄比解放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它们的来历。于是,他很快便开始走访三比罗呷铜矿的矿工以及附近乡村的居民,了解相关信息。

          当地的居民告诉俄比解放,这些凹坑并不罕见,此前在周边也曾见过。有人认为可能是吃人的大脚怪兽的脚印,更多人则认为这是支格阿鲁的坐骑黑马所留下的蹄印。支格阿鲁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被视为无所不能的彝族先祖。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在彝族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此,许多地方出现的不明印痕都被人们归结为支格阿鲁骑马留下的脚印,这在彝族地区屡见不鲜。

           这个谜底一直等到2006年2月才被揭开,已故古生物学家,成都理工大学的李奎教授应俄比解放邀请,来到昭觉县对这些远古脚印化石进行实地鉴定,初步断定为侏罗纪的蜥脚类等恐龙脚印化石。

化石毁于一夜之间

         然而,就在李奎教授等学者准备开展研究时,这批中国西南最壮丽的恐龙足迹群竟在一夜之间被开矿炸毁,令人痛心不已。等俄比解放等人赶赴现场,整个化石点几乎被破坏殆尽,不论矿厂是有意或无意,这批远古生灵留给人类的精美化石已不可再生。

           2012年,在俄比解放的带领下,年轻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带领其团队来到了化石点。邢立达近年来醉心研究和保护恐龙足迹,已经研究了中国数十余处恐龙足迹点。在断壁碎石中,邢立达和俄比解放艰难地寻找着残留的恐龙足迹。岩面的坡度接近60度,对考古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无法逾越的障碍,更令人担心的是,矿山此时仍正在爆破,危险无处不在。但邢立达很快就有了发现,在化石点下部一角处,他找到了几个翼龙足迹和植食性恐龙的脚印,而俄比解放则在矿山后面的另一个岩面上发现了更多的足迹。

        “昭觉县再次发现大量恐龙脚印化石!”俄比解放兴奋不已,此次考察新发现的足迹包括翼龙,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覆盾甲龙类等。这些脚印的主人生活在距今1亿年的白垩纪时期,这么多种类的恐龙脚印在同一岩层上出现,全国罕见。

          此时,化石的保护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邢立达写信给昭觉县领导,俄比解放也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呼吁这批遗迹应纳入当地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规划,需及时得以保护,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做好准备,从中期前景看,该化石点对远古生物的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可喜的是,昭觉县已经立即要求矿老板停止对附近山石的爆破。

       肉食恐龙游泳是狗刨式

        “当时矿区正在爆破,为了尽快给恐龙足迹留档,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就在这种山穷水尽的境地下,我忽地眼前一亮,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道极其奇怪的足迹,每个足迹都由三道长长的、平行的爪痕组成,沿着岩壁一路往上。这是典型的肉食恐龙游泳迹!”邢立达回忆道,“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这种足迹,对古生态,古行为学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恐龙会不会游泳?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肉食恐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恐水性”的,无数的科普材料无不这样写着:在被某肉食龙追杀中的某某龙,急中生智跳入河水,肉食龙追到岸边,只能干瞪眼了。直到200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才真正找到肉食龙能游泳的证据。但这类标本非常稀少。

        “我们曾在河北赤城地区发现过类似的足迹,但标本很少,且不清晰,这次的发现不同以往,它非常确切地表明了肉食恐龙会游泳!”邢立达如是说。

        那么,这些肉食龙是如何游泳的呢?马丁?洛克利指出,从足迹判断,它们应该是通过后肢的交替运动,双腿像桨一样提供推力,这有些类似于现生的靠双足行走的动物,比如水鸟。很可能和小狗会游泳一样,这也是肉食龙与生俱来的本领。

        张建平教授告诉笔者,从足迹来推断,造迹者的臀部高度大约是0.9米,基于肉食龙的游泳方式,这也是水的大致深度;而有趣的是,相邻不远处,发现有“正常行走”的肉食龙足迹,这很可能表明古岸边和水体的分界。

         “此次发现的重要意义,恰是突出了恐龙足迹学的作用,论文对古环境进行了相当有趣的推断。”知名恐龙足迹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李建军研究员评价说。

         著名足迹学家,波兰地质研究所的杰尔林斯基教授则高度评价此次发现:“这个恐龙足迹的组合非常有趣,肉食性的兽脚类,植食性的鸟脚类,蜥脚类同时发现,这是极为罕见的!而兽脚类的游泳迹则将使我们对恐龙生理和身体机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恐龙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