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巜古文观止》之巜郑伯克段于鄢》。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战国时期,郑国郑庄公与弟弟争权。弟弟受父母宠爱,做很多非法事情。庄公对其态度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并最后灭了他。历史家并不认同庄公这种做法,认为他没有教育好弟弟。

记住这些让你出口成章的国学名言

    2、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古文观止》之《石碏谏宠州吁》名句"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石碏谏卫庄公不要宠爱公子州吁时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最佳状态的描述。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意思就是"君主做事要公平正义,大臣要服从命令,父亲对子女要慈爱,儿子要孝顺父亲,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敬重哥哥。这些描述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基础。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治理企业的基本准则。

    3、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古文观止》之巜臧僖伯谏观鱼》名句"不轨不物,谓之乱政。"鲁国国君鲁隐公想去观看老百姓捕鱼。他的伯父臧僖伯劝他别去,认为这件事跟国家发展没有关系,不应该去。其中用到了"不轨不物,谓之乱政。"说的就是,做的事情不符合法度和准则就是乱政。

    这个讲法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是在本文中,鲁隐公去看老百姓捕鱼,这是老民伤财的事情,肯定不对;二是历史上多少次改革,都是对过往不合理的轨物的改进,因此并非所有不轨不物都是乱政。

    4、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巜古文观止》之《臧哀伯谏纳郜鼎》"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战国鲁桓公将从宋国取得的原属郜国的大鼎放在太庙。大臣臧衷伯劝桓公不要这样做。臧认为"德行就是生活勤俭,对人注重尊卑层级,举止有礼数约束"。

    可见,勤俭、尊卑和礼数是自古以来约束当权者以及老百姓的要求。从当前社会看,保持敬畏之心,以俭修身、尊老爱幼和谦逊礼让的处世哲理仍未过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