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

��ҵ΢�Ž�ͼ_20200525215322.png

    二、明志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国学入门书籍推荐

    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三、诚信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3、轻诺必寡信。——《道德经》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16、民无信不立。——《论语》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四、持节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五、重义

    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

    25、见利思义。——《论语》

    2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

    2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六、贵和

    3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3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3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3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七、厚仁

    37、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

    3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0、宽则得众。——《论语》

    4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4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八、务实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

    4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4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

    九、奉公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3、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十、勤俭

    53、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5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5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5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十一、求新

    5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

    58、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5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6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6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十二、审势

    6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6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6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66、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67、三思而后行。——《论语》

    6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6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十三、好学

    7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7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

    7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7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78、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

    7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80、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

    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8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十四、尚勇

    85、视死如归。——《管子》

    86、率义之为勇。——《左传》

    8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8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