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必读经典书籍
《遁甲演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海宁人。言遁甲者皆祖《洛书》。然《河图》以图名,当有奇偶之象。《洛书》以书名,当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为六十五字,〔见《汉书·五行志》〕,刘向以为三十八字,刘歆以为二十字〔并见《尚书正义·洪范篇》〕,是皆先汉以来《洛书》无图之明证。若如宋以后所传四十五点之状,与《河图》不殊,则当名《洛图》,不名《洛书》矣。考《大戴礼》载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宫之法所自昉,而易纬乾凿度载大乙行九宫尤详,遁甲之法,实从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托也。其法以九宫为本,纬以三奇、六仪、八门、九星。视其加临之吉凶,以为趋避,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为星精,故乙丙丁皆谓之奇。而甲本诸阳首,戊己下六仪分丽焉,以配九宫,而起符使,故号遁甲。其离坎分宫,正授超神,闰奇接气,与历律通。开休生之取北方三向,与太乙通。龙虎蛇雀刑囚旺墓之义,不外于乘承生克,与六壬星命通。至风云纬候,无不赅备。故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其依托,固不待辨。而要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考《汉志》所列惟风后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奇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隋志》载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经》、《葛秘三元遁甲图》等十三家,其遗文世不概见。唐李靖有《遁甲万一诀》,胡乾有《遁甲经》,俱见于史志。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仁宗时尝命修《景祐乐髓新经》,述七宗二变,合古今之乐,参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杨维德撰《遁甲玉函符应经》,亲为制序。故当时壬遁之学最盛,谈数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谈兵,遂有靖康时郭京之辈,以妖妄误国。后人又搀杂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诘。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究之遁通于壬,壬于人事为切,遁于天文为优,实亦未有以轩轾也。世所传《五总龟烟波钓叟诀》,稍存梗概。而是编旨约词该,于用奇置闰之要,颇为详具。至论本命行年,谓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说亦他书所未及。存之以备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废欤。
序前言
《遁甲演义》四卷,明代程道生撰。道生字可生,浙江省海宁县人。生平不详。书中多引明代嘉靖、万历年号,最晚至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3年),可见此书撰于明朝末年。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后有四库珍本印行。
就《遁甲演义》书名的含义,可以推知其为敷陈奇门遁甲义理,并加以引申的术数著作。本书对遁甲的义理叙述概括得较为全面清析,可以作为明清遁甲著作的代表。
方术家往往把遁甲的起源推溯至黄帝玄女、周公旦和汉张子房。但真正从遁甲理论的建立来看,可能要晚至南北朝才开始完备,有信都芳的《遁甲经》和葛秘的《三元遁甲图》闻世,唐朝继续发展,至两宋时发展到高潮。在宋仁宗时代以杨维德为代表,对以往壬式理论作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但自从陈抟邵雍发掘出先天、后天的易学观念,促使遁甲理论发生变革.并且将道家的符篆之法也融合了进去,以至向怪诞方向发展。
遁甲与六壬是相通的,只是各有所侧重。遁甲被人们更多地用于军事,它更多地引用了天文和季节历法的概念。并以九宫为基础,以三奇、六曜、八门、九星相配合,视其加临吉凶的情况,配以九宫而起符使,作为活动趋避之法。大量引用道家的符篆咒语,是《遁甲演义》的一个特点。《四库全书提要》说:“是编旨约词该,于用奇置闰之要,颇详具。至论本命行年,谓欲乘本局中吉星生旺,其说亦他书所未及。”本书不取《遁甲符应经》谈兵之法,故为后世言遁甲者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