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风俗介绍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中元节,它也被称为七月半,鬼节,地官节等。中元节最主要的传统习俗就是祭祖,祀亡魂,一般人们都会用焚烧纸钱的方式来缅怀先祖和逝去的亲人们。也许你不知道的是,中元节其实是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元节这一名词。而七月半则是当时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当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所以七月半只有单纯的祭祖庆丰收的内容。
而后来的中元节这一称呼,源于东汉之后道教的说法。据道教的说法,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并在这一天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因此也出现了放河灯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祭祀祖先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但是包含的节日习俗比较复杂,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焚烧纸钱和祭祀食物这两种基本的传统习俗之外,各地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习俗。
比如福建地区会在各个水域流放水灯,祭奠亡魂、云南腾越人在祭祖后焚包,又用一黄瓜雕刻成黄瓜船,与包一同焚烧……,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因为有华人的足迹,他们也会有中元节一说,他们除了祭祖庆祝丰收,还会开展一些关于中元节的表演活动,与中国的习俗大同小异。
中元节吃什么
而说起节日习俗,那就不得不提一提中元节的饮食习俗,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在饮食方面,中国的饮食习俗更是能说上三天三夜也不过是说个九牛一毛。今天别的不讲,就单说一说这中元节吃什么。
还是那句话,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如东莞有在中元节吃濑粉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烧鹅濑,将濑粉烫一烫,然后放入一碗精心熬制的高汤中,再在粉面上铺一层脆皮嫩肉的烧鹅,那香气自不必说。
而再往北走一走,在浙江台州的天台,中元节时人们会吃“饺饼筒”,这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它是由人们将剩菜裹到天台特有的糊拉汰皮里制成的一种食物,虽不是什么名贵小吃,但是体现了劳动人民节俭持家的良好品质。
还有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蒸面羊、江苏东县乡的扁食,每一样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当然,最不能漏掉的,就是在中元节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吃的一种食物——鸭子,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的目的一是为了压住鬼魂,二是因为鸭子会游泳,人们希望借助鸭子将亲人的亡魂渡河回家。虽带有一丝迷信色彩,但也是人们期盼生活无忧,家人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
总的来说,在中元节这一天,不少人会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而祭祀活动主要就是以祭祖,烧钱,焚香燃炮,祭祀土地,祈丰收,吃鸭,跳天灯,放河灯等活动组成。
当然了,既然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那它就肯定有一些禁忌,比如床头挂风铃,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偷吃祭品,夜游等。虽然这些禁忌中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而且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也都已经百无禁忌了,但是老辈人仍然是很看重这些的。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缅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我们传承发扬中元节的同时,也应学会摒弃糟粕,文明祭祀,传达哀思。现在提倡环保节约,我们或许可以在传统文化节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将烧纸燃炮等改为用丝带和鲜花来寄托哀思,抽时间多回家陪一陪家中老人来表达孝意等。
同时,在祭祀过程中,焚烧纸钱的火苗很容易借助风势形成火灾事故,这不仅会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大家采用更环保的方式文明祭祀。
“七月半”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