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举行迎真祈福道场的禁忌 祀神时常用祭品有哪些?
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即勿饮酒、勿食五辛、勿与别人同坐、勿视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见血。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在行仪式之前,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并忌用不洁之水。
道教祀神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祭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季之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全无芳香者,或香味强烈、令人生厌者,忌用于敬神;醮坛所用之灯,须用一色芝麻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泥之物。食过之物、冬瓜、蕃石榴、芭乐、李子、单碗菜也都不能用于祭神。
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道教服饰禁忌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秽亵法服;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忌衣服杂色;忌衣饰华美、与俗无别;忌法服借人等等。
道教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全真派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禁绝荤辛;正一派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一是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二是见了道士不得问道士的年龄。三是重大的道教醮仪,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门问禁,入乡随俗,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四是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形仪,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特别是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必须吃素。
寻找道教发源地之一新津老君山
“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我国古代传说的方士有籛铿(彭祖)、素女等都是成都人;很多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神祗,大都与巴蜀有关,如二郎神、文昌帝君、财神赵公明等等;因而,自古以来,巴蜀地区就是人们寻仙问道的地方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带着一直以来对道家思想的崇拜与敬仰,道法自然sir于2016年的春节前夕开始了四川寻找道教发源地之旅,第一站来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县城距成都市区28公里的新津老君山。
由于道教始祖轩辕黄帝、道祖老子、教祖张道陵都曾在老君山修炼传道,因此,老君山被誉为“道教三祖灵山”。相传山上生有仙草,名稠粳,食之可以长生,故又名稠粳山。该山诸峰拱卫,孤峰高耸,云缠雾绕,时隐时现,遥望如画,故有“稠粳出云”之称……
据《道藏辑要》中《老子历世演化图》第69化说:“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30年)四月,太上老君在此山演化”,故后世人称为“老君山”。现老君洞内有“牛驭出涵关,百二河山无隐处;蚕丛来蜀道,五千文字有传人”的楹联足可佐证。
中唐道士王悬河在其所著《三洞珠囊》卷七中说:“第四,稠粳治,去成都一百一十里,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轩辕黄帝学道之处也。稠粳治左右山岗相续,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之药,可养性命。治应危宿,贵人发之,治王五十年。”晚唐道士杜光庭于天复辛酉岁(公元901年)在成都玉局观撰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其中的《灵化二十四》说:“稠粳化,在蜀州新津县南十里,黄帝炼丹于此山,上有天池、石碑,丹灶存焉。”;宋代祝穆在其所著《方舆胜览》卷五十二“天社山,北枕大江,南接连岭,益土有难,人多依焉。”、“稠粳山,有草名稠粳,服之长生不死”;明代曹学佺在其所著《蜀小名胜记》卷七“成都府·新津县”条下引《胜览》说:“稠粳山,在新津县南八里。有草名稠粳,服之长生不死。上有丹灶、古碑、宫阙、天池,轩辕帝于此得仙。中第四稠粳治也,上应危宿”。可见,老君山即是稠粳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史载,唐、宋、元时期,老君山建设面积甚广,道观殿宇在唐代建起,明洪武年间又曾重修庙观,明末甲申年(公元1644年)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开始修复,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邑侯杨公仪重修,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再修。自乾隆以后,四川学者刘止唐先生一家倾注心力使其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道观。1926年重修八卦亭,1931年修三清殿,1939年修灵祖殿,1944年修三元殿、观音殿。宜到1966年,上述殿堂仍存。
道观殿宇均坐东向西,中轴线上计有灵祖楼、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七真殿、三元殿、斗姥楼。右侧为慈航殿、老君洞、来鹤轩客堂、单房左侧是一厢功德祠、斋堂、厨房。灵祖楼、斗姥楼是歇山式,八卦亭是重檐八角尖攒式建筑体外;其余各殿都是仿照清代典型建筑格局——单檐硬山式建筑的。八角亭前有六六三十六级(象征三十六洞天)石级,连天接地,踏上石级有登青云之趣;亭后有十二生肖石刻既是我们先民计时之物,又赋予吉祥如意之庆,亭阁周边是八卦图解,八八六十四卦,诲人以天地洞开之理;老君庙座落于稠梗山颠,四面群峰拱卫,古柏森森,环境幽静,风景宜人。
混元殿右侧的老君洞,相传是老子李聃隐居之处,也是张道陵“天师道”稠粳治的遗址。洞壁和龛额上有两幅对联:“似洞非洞,石室为洞;有门无门,道德之门。”;“牛驭出函关,百二河山无隐处;蚕丛来蜀道,五千文宇有传人。”暗示了老子修五千言《道德经》后,骑青牛回蜀隐居炼丹修道于老君山的神秘和玄机。洞内有座小巧的雕塑,老子慈眉善目,金灿灿的身躯披着一袭红彤彤的丝袍稳坐青牛之上,好像在微笑述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君庙依山取势建造,现存混元、慈航、三清、三元诸殿及八卦亭、来鹤轩、迎真亭和长廊。庙内楹联、石刻、匾额均出自名家之手。各殿建筑都很严谨,结构也十分精巧而且屋宇宽敞高大,殿貌巍峨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新津的老君山不愧是道教灵山!然而,遗憾的是,老君山的保护和管理显然不足!一是周边环境过度商业化开发,二是对于道观的维修与保护不够,三是缺乏道家的文化氛围,等等。究其原因是与当今世人重利轻道,太过于最求商业利益,而忽视道家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