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中藏干先贤早有规定,但近几年来命理学者除四库外均已不论支中所藏,论本气,支中所藏是否不予考虑,并没有人作出过实证,肯定者是传统派,因而完全沿用传统法理论命。看他们的实例多是需要时就用,反之不用。先贤作出藏干的规定并没有想到后人会向其挑战。古人取用往往要取支中所藏,如此反而忽视了本气的的作用,实际操作者又教条论命,实践中屡屡不验,这给否定藏干者以可乘之机,因而多数命理大师众口一词,实际上也就是凭想象而已。
当然,也应充分认识到古人在取支中藏干方面所遇到的麻烦,我也不打算站在维护哪门哪派的立场上论述支中藏干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拿古人支中藏干的错误就否定支中藏干的存在,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笔者崇尚实证,因此我们用实例来检验谁是谁非。
论支中藏干我们不能不谈支中藏干的演变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藏干表。称表㈠
地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子(癸)即子中藏有天干癸水
丑己癸水辛金同。丑(己癸辛)
寅宫甲木兼丙戊。寅(甲丙戊)
卯宫乙木独相逢。卯(乙)
辰藏戊乙三分癸。辰(戊乙癸)
巳内丙火庚戊从。巳(丙庚戊)
午宫丁火并已土。午(丁己)
未宫己乙丁共宗。未(己丁乙)
申藏庚金壬水戊。申(庚戊壬)
酉宫辛金独丰隆。酉(辛)
戌宫辛金及丁戊。戌(戊辛丁)
亥藏壬甲是真踪。亥(壬甲)
此表—列自然我们有权利问:凭什么这样划分?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单就这个表论这个表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实际上它是从月支司令分野而来。也称人元司事,五行用事,我们先看最初的也就是最原始的规定。
三命通会认为:表㈡
寅月己土先管七天,后丙火再管五天,甲木最后管十八天
卯月:甲九癸三乙十八
辰月:乙九癸三戊十八
巳月:戊7庚5丙18
午月:丙9乙3丁18
未月:丁7乙5己18
申月:己7壬6庚17
酉月:庚7丁3辛20
戌月:辛7丁5戊18
亥月:戊7甲5壬18
子月:壬9辛3癸18
丑月:癸7辛5己18
从以上可以看出,先贤这样认为:每月之中先有前月之余气,后有本月的本气,再有本月的生气,如寅有前月丑之余气己,本月本气甲,和生气丙,卯月有前寅之余气甲,本气乙,这一泄气之癸连猜都无处猜想。辰中有前月卯之余气乙本气戊及库气癸,其于仿此。其它古籍中也有歌诀:立春戊土五朝荣,十日丙火见初生,雨水之中甲木旺等等,这就是说寅月戊土先司令五日,后丙火管十日,再后甲木管十五日,管的天数不同,意思和表㈠相近,先贤对司令有多种看法,如《子平渊海》《三命通会》《命理诠真》《滴天髓阐微》,经过历代变迁,及至张神峰将四正之月之泄气去掉变成表㈢
寅:戊丙甲
卯:甲乙
辰:乙癸戊
巳:戊庚丙
午:丙己丁
未:丁乙己
申:戊壬庚
酉:庚辛
戌:辛丁戊
亥:戊甲壬
子:壬癸
丑:癸辛己
从表㈢可以看到,已经在向现代之表㈠过度,不对称的地方在午中藏三干,古人认为土寄火宫,故而多此一干。
以上三表就是地支藏干的原始起源和变迁。
实际上不管怎么演变,或理论上说得如何头头是道,在实践中不验就不能应用,更谈不上认可,多半处于一种尊古的心理,口头上说说而已,理论上也不逆理,上月和下月都有个过渡期,不可能一厥而蹴,但如果我们认了真也不在理,任何月令一定都有个临界点,没有拖泥带水的磨合期,寅月就是从立春的那一刻开始论寅月。卯月就是从惊蛰开始,依次辰月就从清明这一天开始,不可能立春以后还考虑有丑月司令的可能,若专究这些理字,用不着独创,从古籍中就能找到说法。 如说木生在亥月旺是逢长生,说不旺是水冷土冻木盘屈,如果按现代人的说法只有符合常理才是正理,木生在亥子寅卯月都不旺,生在巳午月才旺,懂得阴阳妙理的也会拿起阳生阴死的法则说乙生亥月为死地,这些理不用争论,你就看看这些人自己是否在应用乙生亥月死地不旺否。
从以上三表中可以看到藏干的来历:最初是规定月令用事的,以后才有了支中所藏,但以月令用事论日干的旺衰是个错误,而论其支中藏干却不能否定,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演变过程。
至于实例这里就不举了,因为函四中有了系统的例示,本书不管哪章节均不涉及函授教材。在此只提醒人们支中所藏应当关注,但以本气为主,谁如果否定支中藏干,那谁就一定算不细,算不准。
声明:易德轩网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