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佛教的功果范畴及区别

  一、道教的功果福报观:承负与风水

  道教功果福报概念称之为“承负”,与佛教所不同的是,承负是会影响后世子孙的,因为承负这个词由来以久,古今发音有变,念起来也不是那么顺口,所以这里还是以道教的功果福报称之。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道教宗教正信的探讨之四:善恶功果福报及转化
  正如上图中所示的这样,同辈的气运,如同河流的分支,而从上往下则是父子所传的气运发生积累变化,同辈之间则只有影响,而没有明显的积累,因为气运都是在往后涌动的,在子女这里男女还有分别,男性通常的气运会一直传递下去,因为男性是Y染色体一直传递,女性的气性则会汇聚到男性的一方去,祖荫风水的影响同样是存存的,有一些说法是女嫁入男后,便没有气运影响,这个是错误的,具体会在风水一节说细说。

  那么承负这个概念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从几千年中国的阴宅造葬风水术来说,这个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而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而阴宅同样如此。

  只是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同时风水与承负之间还有特别的联系,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要解释风水,必须先要解释承负原理,此文重点讲这个。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道教之中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像古传的正一道更是要求,必须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风水上也是如此。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二、道教与佛教的功果范畴及区别

  1)对转化功行福报的使用对象的不同

  像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佛教强调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同时因为并不考虑子孙的延续问题,所以常常会将祖辈的行善积德所转化的功果就全部化为己用。

  比如典型的僧人不事劳作接受供养而能心安理得,其理由是信佛的巨大福报,其实这个是错的。因为信佛教的人中,不乏贪官奸商,也不乏花酒和尚,如现今佛门腐败就是一种典型,这些腐败的和尚并非是真心修行之人,但为什么也有这些福报?原因就是其实他们消耗的是先人所积累的福荫。

  而很多僧人也蓄养情妇,或偷偷在外生子,因为这些本来应该给子孙的福报被他们给使用了,所以日后子孙必然是很糟糕的。

  而如原始的道教中,像正一派则不允许这样,道教非常强调必须要为后世子孙考虑,不仅要孝敬父母,还必须慈爱后人,所以必须要为子孙万代考虑。

  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道教是不断为子孙积蓄,而佛教则是把祖先积累下来的积蓄在自己身上全花光。

  2)积累功行的对象不同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若说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立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极高的神明形象,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但在在佛教的神话中却不是这样,佛教的资料中,经常描述释迦牟尼的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个当然是后人胡编的胡话,不过,从这个可以看出佛教表现出来了强烈的自恋与自大的倾向。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

  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在道教的理解中,天地万物山川之中,皆有受日月精华,而修炼而成精者,对于它们同样是可以积累功行的。

  佛教便认识有限了,只能认识到鬼道一流,故而将一切皆推到鬼身上,强解为是鬼附于其上。

  佛教的认识有限是历史原因的,因为中国古代曾经一度强大到万国来朝,印度在历史上基本上一直是被侵略的对象,中国所接触的人事远远比印度传来的文化要多得多,文化也要开明许多。

  比如唐朝早期,虽然皇帝家族是信道的,官员从上到下,大部分是道士,但是并不反对佛教,并允许佛教传播,这并不是说佛教理论多么优秀,因为在唐朝讲究的是开明,就连基督教有一支,在西方混得极不景气的,也就是叙利亚的聂斯托里异端,流窜到中国来,也得到了安身之地,甚至阿拉伯国家,也经常与中国往来,购买朱砂去搞炼金术,此时伊斯兰教得到了传播,并且还允许波斯人传播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所以唐朝对外来文化的接触非常广泛。

  同样的是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推行佛教时,狭獈之处就体现出来了,不仅仅是对道教进行了打压,像拜火教之类的其它教派,尤其是外来的教派的寺庙都被完全拆毁了。(武则天在治政的功绩上是比较显著的,不过显然唐朝也就是在她手里开始衰落的,内部经济文化虽然有稳定发展了,但是对外军事基本上一塌胡涂,太宗及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也是从她手里失去。)

  历史这类事件还有很多,这就是道教与佛教最大的不同,道教是极其有包容性的宗教,虽不主动宣传道教如何,但是教众及信士自然就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包容,而佛教虽然时常宣扬慈悲,在民间确实有不少真修之士也是做得不错,但从历史大局上,却是很糟糕的。

  从历史上来看,大凡道教兴盛的时候,都是包容为多,国力也极其强盛,典型如汉代,“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佛教兴盛的时候,其它教派就面临灾难,虽然这个是天道自然兴衰之理,生杀之变化,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合理的。

  在道教而言,对天地之间作出贡献便能为善,便有功果,这包括对人类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自然界的贡献,对万物的贡献,同时仙道贵生,但不忌杀,通过生杀而使天地之间平衡,此是道教理性而科学的一面。

  以渔池养鱼为例,涸泽而渔,会破坏生态,而只喂而不取,鱼多则生态亦毁,故生杀之所为者,为生生不息之故。

  但在佛教而言,就要狭隘一些,只强调不杀生,但如果养上一池鱼,鱼少还罢,如果鱼多,生态毁尽,池中鱼皆逃不过死,至于这样导致鱼死了,可以解释为这是鱼自己的业力所致,虽看似发心慈悲,实为自私,为己修而罔顾事实,应当谨慎。

  三、功果福报的积累转化

  大凡在于行善之后,会产生功果会进行积累,但助人后得到了足够回报,这个功果由于转化成了福报,是会抵消的。

  功果的转化分为自然转化及主动转化,自然转化由功果自消自化为福报,而主动转化则是由人主动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功果转化为福报。

  积功果时,需要注意不能完全不要回报,因为完全不要回报,会导致受助者欠下缘,这就会导致承负效应的出现,虽然主动帮人是积下了功果,但受帮助的人却也欠下了功果了,而要还这种功果,要么去找到帮自己人的,要么就会去帮助他人积功相抵。不过人其实是很懒的,受助者再去助人者虽有,但现实中并不多,而这种欠下功果的结果是会导致受助者在必要的时刻会缺少功果的转换。

  所谓,天有一线生机,道教的规矩,助人必须是要收礼的,常见对富人则多收,穷人可少收,却不可不收,哪怕是一粒米或一块红布,也是必须得给的,这样就能了结欠功果的问题。

  在道教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一个富人携千金而来,一个穷人空手而来,如果只能助一个人,同样求助,为道者应该助谁?

  只看到了富贫差距,就认为应该帮穷人的话,说明未必看到问题的实质,而被贫富所迷惑,判断的事物的标准,应该贫富一视同仁,而不能因为别人富就跟捧,更不能因为别人穷就认为穷倾斜天平。

  如果此段子修改一下,富人携带千金而来,但此千金不过是其九牛一毛,又有一穷人身无分文只剩下一粒米了,却带了这一粒米来。如此只能助一个人,如此,为道者又应该助谁?

  为道者,如是穷人空手而来,应择千金之富人而助之,因富人有诚,穷人无诚,只想不劳而获罢了。

  如是穷人只携粒米,而富人虽携千金亦不足此粒之重,此如只能助一人,则当先助此穷者。

  道者助人,无关贫富,只关诚与不诚,诚之多少,至于其中细分,为善者多者多助,为善少者少助,为恶者不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愧则行。

  大抵只要肯努力,肯用心,虽不说大富大贵,能生活得更好并不是难事,而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生活更好,其实是根本没有努力,更没有去用心。

  所以,为道者,不能轻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富人也有辛苦努力而富者,穷人也有只想不劳而获者,要客观而论平心看待,而不可有偏见。

  人之善恶,在于性情,而不在于贫富,虽富而不仁者众,穷而有善者多,但富有仁者亦不少,穷有恶者亦不稀,必要以诚观之,大凡至诚者,多是至信之人,自可出手相助。若遇到贫穷而又积极可造者,可以给予点拨,赠予些许资粮,若是听了,自然其人生会有转变,如果是不听,也是其无缘份,更不必放在心上。

  除修道之士外,信士亦是可以行善积下功果的,所积下的功果,在现实的意义是它可以转化为福报,如果遇到大的灾难或生活上巨大的问题时,可以请法师主持以此功果来换取问题的解决。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这种通过一些手段,将功果可转换为福报,必须平日积善者方能行之,如为富不仁者,穷凶极恶者,求之亦无益。

  因为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祖先积留的余荫来为自己谋私,像建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内,道教没有什么发展,而很多官员信佛拜神,四处贪污腐败,而这些福报实际上都是消耗先祖的余荫,这些一旦消耗过头,就会遇到官职不保,贪污腐败被查之类的事。

  举例来说,如去年报导的一个官员,贪污三百五十万去修风水。又如前某部长,长期在家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里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奠基,以求吉利。更如某副省长,住宅内设佛堂、供佛像,还专设了供道台、供神台,每月初一、十五烧香、念经、打座、拜佛,为了受到神的保佑,被褥底下铺有佛令,枕头底下压着道符,试图通过信佛改变仕途命运。

  这些官员的最后下马,下场不佳,其实都是没有正确按照道教的理念去正信的缘故,如是道教正信,连贪污都不会去做,又怎么会因为贪污倒台呢?

  四、回向与功果福报

  很多人求神拜佛,或是进行一些宗教仪式时,时常会做回向,如愿以此功果回向哪里哪里,希望获取什么什么等等,这些也是一种变通的以功果以换取赐福的手段。

  但需要注意,很多人长期放生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效果却不甚了了,这种情况应该先注意一下,自己操作上是不是有问题,比如以放生为例,买些海鱼扔淡里了,丢海龟到河里淹死了,放生家鸟结果无捕食能力饿死了,放生入水里转眼又被贩子们捞跑了等等。

  只有正确的积善,并对这个世界做出真正有意义的贡献,才能积下功果。

  另每次都做回向也是不对的,因为每次就那么点功果力全给转化掉了,每次都隔靴挠下痒,当然效果不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功果积累起来,积累够了再使用,这样的效果会好得多。